美索不达尼亚
美索不达尼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意思)又称两河流域,包括今天伊拉克境内动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苏美尔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先驱者。公元前5000年代的中期,苏美尔人进入铜石并用的时代。古代两河流域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发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图画式文字。这种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符一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很大,西亚各国、巴比伦、亚述、赫梯、乌拉尔图、叙利亚、古代伊朗都曾使用过这种文字。此外,上古西亚,特别是苏美尔和巴比伦,有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其中《吉尔伽美》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对后世影响很大。两河流域的科学以数学和天文知识最为发达,巴比伦的计数法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六十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到今天还为世界所沿袭。在建筑上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著名于世,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六大古都
北京 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北京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远在69万年前,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北京人”,曾在境内西南郊的周口店地区繁衍、生息;在距今约18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也在这里生活。考古发现,北京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兼有中原仰韶、龙山文化和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的特征。约在四五千年前,北京地区已有固定居民点。战国时的燕、五代时的前燕和金、元、明、清各朝都先后定都于北京。民国初年,北京仍是首都,称为京师。1928年改称北平特别市。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有: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天安门、明十三陵、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等。
西安 陕西省省会。西北五省区最大的城市,又是我国六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的古都。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五六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和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姜寨”先人就在沣、渭、浐、灞河流域活动。蓝田人遗迹和半坡村遗迹、姜寨遗迹,都分布于此。半坡村遗址和姜寨遗址属于距今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有12个王朝,即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在西安地区建都,前后历时一千多年,其中统一的周、秦、汉、唐诸朝,在西安城市历史中影响最大,文化遗存最多。西安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大明宫遗址、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蓝田人遗址、华清池、钟楼等。
洛阳 九朝古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六七千年前,洛阳已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著名的仰韶文化即首先发现于洛阳西北的仰韶村。东周、东汉、曹魏、武周、西晋、北魏、后梁、后唐、后晋先后曾定都于洛阳。九朝以洛阳为都近千年,仅次于西安。著名的文化古迹有:龙门石窟、仰韶遗址、白马寺、汉魏洛阳城遗址、光武帝陵等。
开封 为七朝古都,名胜古迹众多。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省内)迁往开封(时称大梁),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由此开始。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均定都于此,历经40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王朝时,定都开封,长达168年之久,时称东京,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开封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宋代东京人口已逾百万,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宋徽宗时,张择端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开封的繁华景象。以后,开封曾为金的都城,改名汴京,历时20年。开封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大雄宝殿、仓颉墓、铁塔、相国寺、禹王台、龙亭、岳飞庙等。
南京 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古称句吴,属西周大夫周章封地。公元229年,孙吴从武昌迁都南京(时称建业),南京建都自此开始,都城周长十多公里。此后,西晋、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及南唐均以南京为都(时称建邺、建康)。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才改称南京,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统一的政治中心。明初,在此建立了南京城和规模宏伟的宫城,称应天府。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在此建都,称天京。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在此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称南京。1949年南京解放。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夫子庙、明故宫、中山陵、中华门城堡、灵谷塔、栖霞寺舍利塔等。
杭州 是浙江省会。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是一座有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吴越、南宋曾定都于此。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灵隐寺、雷峰塔、六和塔、孙权故里、瑶林仙境、西湖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