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一历史教案范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 资料 历史 北师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第2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教案示例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学习社会经济繁荣,培养学生总结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通过填写乾隆武则天无字碑,正确评价武则天。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女皇武则天,使学生认识武则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提高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开元盛世,使学生认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通过学习社会经济繁荣,使学生认识唐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期之一,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 对武则天的评价
教学思路:
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之亡”的道理;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并能够总结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学生领着复习:什么是“贞观之治”?是由谁统治的?
(二)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迅速浏览全文:
1、对于武则天,你了解多少?
2、什么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三)分析:
1、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自由回答,从学生提供的信息了解了武则天从皇后到皇帝的过程以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如:农业上: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农桑;人才上:能破格用人,要用有才能的官员:如宰相狄仁杰就是其选用的有名的贤相。那么,她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2、对于第二个问题,先提问学生:如果你是唐玄宗,你采取哪些措施?
此问题学生是想像回答,只要想像合理都应表扬。(这一回题学生回答很精彩)
有的同学说:减轻兵役、徭役,这样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他们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有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那么粮食产量就会提高,人民的生活就会改善。有的说:要重用人才,因为身边只有具有才能的人才能为你出谋划策,向你进治理国家之策,国家政治才能稳固,经济才能发展。有的说:田地包给老百姓,老百姓只上交一部分税,其余一部分归自己所有,能调动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元盛世是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的新发展,这样再回到第二个问题上来,从而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由学生补充讲述唐朝衰亡的史实,以便使学生对唐朝兴衰有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分析唐代兴衰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唐代兴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贤则昌,失贤则亡。
再请同学思考:唐代的兴衰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学生自由回答……
最后学生总结:用人要用德才兼备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4、通过隋朝和唐朝比较分析隋亡唐兴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与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政治开明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安定又起了决定作用)。
接下来请同学思考:结合实例谈谈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同学讲得十分热烈)
1、中国加入WTO就是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突出的例子,也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
2、20xx年申奥成功也是突出例子,我国能成功举办奥运会充分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将给世界各国的企业带来商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3、20xx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给整个美国带来了恐惧和不安,不知有多少人永远不会回到让他们无比留恋的家里和亲人们团聚了。而美国的经济必然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4、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这冲突不仅不能给人民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冲突会激起更大的反抗怒火,甚至会出现极端的报复行为。那么,又何谈经济发展呢?
5、政治为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唐朝社会经济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1)农业生产:主要讲述发明与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曲辕犁
(2)手工业 (3)人口 (4)疆域
(四)总结:
唐朝由于武则天和唐玄宗重用人才,锐意改革,而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对我们今后的启示: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必须重用贤才。
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必须国家安定、稳固,经济才能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反过来,经济水平提高了,GDP上升了,国家才能进一步安定。
(五)评价:
这堂课采用公开评价和个体自我评价两种,公开评价即以组为单位全班分三个组,得分最高的为优胜组,各个组选组长。组长在课堂上随时记下组员的得分情况,这样在进行公开评价时就有依据。
个体自我评价,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
1、搜集资料的情况;
2、上课发言的情况;
3、上课同学间讨论的情况;
4、课后写小论文或自制历史小报的情况
在这四项当中,只要有一项十分突出就可得满分,而不必面面俱到。
对评价结果的处理: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活动的(比如上课未发言)可以课下准备另一个活动来弥补。(如课下找资料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
(3)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景象?
(4)“小邑犹藏万家室”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什么关系?
选题角度: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科技相互作用的原理分析历史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题文材料反映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全盛的时候)人口增长,官府和大户人家粮仓丰实的景象。
本题要求学生阅读题文的诗歌后,回答诗的作者是谁;诗文内容所反映的时间、景象及其原因;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作者的阶级立场及其根据。因此,学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应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回忆诗歌的作者、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及其景象。然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科技相互作用的原理;经济内部各行业相互影响的规律,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思考开元年间农业繁荣的原因。最后,运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思考唐朝经济发展与唐朝人口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的分析方法,结合所学史实,分析作者的阶级立场。
(1)杜甫。
(2)唐朝前期(或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开元盛世);农业得到巨大发展(或经济繁荣)。
(3)生产技术的提高(耕作制度进步、农作物品种增多、种植面积扩大);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政府对农业的重视(降低赋税、兴修水利);农民的辛勤劳作;社会的稳定(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手工业、商业及科技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等。
(4)经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
1.筒车的用途是
A.灌溉 B.鼓风冶铁
C.犁地 D.工艺品
2.唐朝时,蝗灾严重,提出积极治蝗办法的是
A.宋璟 B.魏征
C.姚崇 D.房玄龄
3.下列朝代中,其百姓喜欢穿色彩鲜艳的丝绸衣服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秦朝
4.唐朝人的日常用品是
A.铜器具 B.铁器具
C.金银器具 D.金属器皿
二、填空
1.唐朝的粮食以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2.唐朝人的衣服,主要以_______和_______为原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