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一历史教案范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 资料 历史 北师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永乐十九年(1421)春,郑和第六次远航,到达榜葛拉、古里、阿丹、木骨都剌、不喇哇等国,1422年八月回到南京,随同的各国使者达1200余人。
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出使西洋。由于明朝的国势渐衰,海外诸国前来朝贺者渐少,宣宗决定重振国威,派60多岁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的分支到达天方,得各种珍奇和天堂图真本,于宣德九年(1433)回京。1434年,郑和在归国途中病逝于古里。
以后,明朝虽然也间或有船队出洋,但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都远不及郑和,明朝在海外的声誉也大不如前了。前来朝贡的海外使者、通商客旅,比起永乐年间,就十分稀落了。
16世纪时欧洲殖民者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侵略活动
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满剌加,随即以此为基地,侵扰我国东南海面。他们抢劫商旅,掳卖人口,贩卖违禁品,勾结倭寇,武装袭击沿海地区。这种海盗行径,遭到了明朝军民的反击。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又“托言舟触风浪,愿借濠镜(即澳门)地暴(晾晒)诸水渍贡物,海道副使汪柏许之”,遂混进澳门。第二年,又通过周鸾冒用他国名义,诳报海道副使汪柏,请求通市。汪柏受其贿赂,准其通市,“照例抽分”。于是,他们“始渐运砖木石为屋”,入居澳门。1577年(万历五年),这伙葡萄牙人又贿买镇守澳门的昭武将军王绰,准其“输岁饷”,“于近处泊船”。他们混进澳门后,千方百计想把澳门据为己有,私自扩充居地,修筑城墙,架设炮台。但当时澳门的主权仍属明朝所有,明政府每年均向葡萄牙人征收地租税金。1620年(泰昌元年),明政府派兵强行拆除了他们在澳门修筑的城墙。第二年,又增派水陆军驻守澳门附近地区,以加强防御。
西班牙殖民者于1571年占领吕宋(菲律宾),随后于1626年(天启六年)侵占了我国台湾的鸡笼(基隆)和淡水。
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荷兰殖民者也来到东方。他们在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袭击澎湖岛,被明朝军民击退。1622年(天启二年),他们强占澎湖,1624年又被驱逐出去。荷兰殖民者侵占澎湖失败后,便转而侵占我国台湾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1626年(天启六年),荷兰人打败西班牙人,独占了台湾宝岛。后来,直到明亡之后18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把荷兰殖民者赶走,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教案示例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
2、能力培养:①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②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③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3、思想认识:①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②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③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
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
课前导入:
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进入新课:
一、明清经济发展(板书)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板书、提问)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板书)清前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是?
2、康乾盛世(板书)
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板书:农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板书)
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板书)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商业:形成商帮、农村变成市镇和市镇的发展。(板书)解释商帮,是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商人为了对付市场竞争而组成的商人组织。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中国就有六个。
以上都说明了中国明中期到清前期的强盛,中国在当时仍属头等的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近代化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板书)封建社会是以什么业为主?(农业)封建社会之后产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它又是以什么业为主?(工业)。近代化就是指农业向工业过渡的阶段。明清时期近代化萌发的那些方面呢?课本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社会方面、观念方面、思想方面)请学生回答问题。
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已有一部分不务农了。有的做佣人,有的在官府做事,有的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都说明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为什么会把这一现象作为一个近代化因素呢?封建社会人们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土地能随身带走吗?不能。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人们祖祖辈辈都只能在这块土地的住,不能离开。而工业社会,就象现在,你在公司做得不高兴了,你可不可以离开?当然可以。这就是工业社会人口流动性大。
观念: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分别解释士农工商,提出商人的地位已超过农工。
思想: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从课本的小字来分析。
这些方面的变化,都说明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从农业向工业演进的趋向。在前两框题中我们说了明清时期的强盛,那么在强盛的背后有没有危机呢?有。好,我们进入第三框题。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看录像,思考问题:19世纪的中国和19世纪的西方都在干些什么?学生回答,然后总结:
西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同时向外扩张殖民地。
中国:紧闭国门、重农抑商、大兴文字狱,鄙视科学技术,强化专制主义。
特别利用课本的“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来讲述说明英俄等国在我国附近的殖民扩张,也就说明了当时的清朝面临怎样的危机。
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是否就放弃打开中国的国门呢?没有。英国用什么来打开中国的国门呢?鸦片。
看一段清朝时英国走私鸦片入中国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史实,了解鸦片是一种什么东西。现在鸦片等同一类的东西统称为什么?毒品。毒品的主要种类有那些?吸毒品后当毒瘾上来时,会有什么症状?流眼泪,流口水。抱着头撞墙壁。全身的象蚂蚁咬一样,最后大小便失禁。让学生想象出的毒瘾上来时的恶心,从心中对毒品产生厌恶。同时强调正是由于这鸦片和清政府的各种政策,使中国从自古以来的世界上的头等强国沦落为挨打、受侮的国家。
小结:从三个框题,说明中国由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练习:
一、填空题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称为____。
2、明清前期手工业生产十分兴盛,盛世时期,中国的贸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称为__差。
3、19世纪初,中国的商业及城镇建设也很迅速,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__个。此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变化,__的社会地位上升。但这些都遭到统治者的压制。
4、明清时期,___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的货币之一。
二、简要归纳明清时期的主要危机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2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2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 )→康乾盛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