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01-01 20:21:49浏览次数:635栏目:七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范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  资料  历史  北师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然而象赵州桥这样突出的技术成就和象李春这样杰出的桥梁专家,在封建社会中并不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甚至在史书中也没有留下多少痕迹,我们除了知道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桥外,其他却一无所知,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坚信: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和赵州桥作为一座历史名桥将永载祖国史册,为后人所牢记。
僧一行
  “僧一行”俗名张遂,生于唐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今河南省南乐县人。他是唐代著名高僧,唐开国元勋张公瑾的孙子,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
  一行从小就博览群书,对于历象、阴阳五行尤其感兴趣,并已有相当深的造诣。那时京城长安玄都观藏书丰富,观中的主持道长尹崇,精通玄学是当时闻名远近的大学问家,一行就去向尹崇求教,还向尹崇借了汉代杨雄的玄学名著《太玄经》,不几天还书时尹崇很不高兴,就严肃地对他说:“这本书道理深奥,我虽已读了几遍,论时间也有几年,还没有完全弄通弄懂,你还是拿回去再仔细读读吧!”一行十分郑重地回答说:“这本书我的确已经读完了。”然后,取出自己读此书写出的心得体会《大衍玄图》、《义诀》等递交给尹崇,尹崇看后赞叹水已,于是经常向别人介绍一行,赞扬他是博学多识的“神童”,称他为后生顾问。自此,一行博学聪敏的名声就传开了。
  武则天执政时,他的助手梁王武三思图谋不轨,就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面孔,四处结交,收罗人才。他派人向一行传话表示要和一行交朋友,一行本来就厌恶权势,怕惹祸上身,就一走了之。来到了嵩山,在会善寺遇到高僧普寂,一行佩服普寂渊博的学问,对佛学深遽的经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剃度出家,拜普为寂师,取法名一行,没有多久就读了大部佛经典籍,全寺之中无人可同他一起研究学问了。普寂为了造就他,让他四处出寺游学,从此,他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山古寺,到处访求名师,研究佛学经义,学习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数学等,终于成了一名博学之士。可是,他正因为这些,禅宗北宗神秀的渐悟学说,也就不再流传了。因为神秀传法于普寂,普寂传法于一行,一行酷好天文历算,又英年早逝,还未来得及传法。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接连下达求贤诏书,一行屡被推荐征召不行,公元717年唐玄宗特地派他族叔张洽来到一行的隐居地荆州当阳山寺院,强迫他进京。一行一到京城就很快被召见,唐玄宗问他有什么特长,他说只是记忆力好些,唐玄宗当即让太监取宫人名册,一行看一遍后,就将宫里所有的人的姓名、年龄、职责依次背出,唐玄宗大为叹服,并下御座,恭恭敬敬的连称“圣人”。当即就让一行住在兴庆宫中的光太殿,做了玄宗的顾问。
  唐时,从唐高宗时就采用《麟德历》,到一行时,已用50多年。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根据《麟德历》推算,九月巳日应发生日食,但观测结果确有较大的误差,于是唐玄宗下令改历,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一行,一行继承了我国天文学家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主张要在实测日、月、五星的基础上,编制新历,他说:“今欲创历立之,须知黄道进退,请更令太史测候”。为了使实测能得到精确数据,一行和机械制造专家梁令瓒合作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仪器为修订历法准备了物资技术条件。一行还主持了一次大规模地大的实测活动,为制订历法做准备工作。这次测量的地点多达十三处,遍布全国,以黄河南北平原地区为中心,北到北伟51度左右的铁勒(今蒙古境内)。南到北纬17度的林邑(今越南境内),遍及今天的常德、裹樊、太原等地。测量的内容,包括当地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时分,八尺表杆的日影长度,北极高度,昼夜长短以及见到同一次日食的食分和时刻等。为了测量北极高度,一行还专门设计制作了“覆矩”,这件工具,在这次天文大测量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行还派太史监南宫说基本上按照隋朝刘焯的设计方案,在黄河南北平垣选定四个地点进行实地测量。这四个点是:今天河南的滑县、开封、扶沟、上蔡。通过实测,推翻了过去一直沿用的“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谬论。南宫说还亲自到了阳城用周公测景台进行实测,并把周公测景台换为石圭石表。一行根据他测量的结果,经过精确地计算,得出了“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极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的结果。如果将一行算出的结果换算成现代的表示方法,就是一度为132.03公里。这实际上是世界上一次实测子午线长度的活动,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一再称:“这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在完成大规模实地测量工作之后,使用先进的天文仪器仔细观察日月星辰运行情况。取得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并认真研究了前人的学术成果后。于公元725年,一行开始正式制订新的历法——《大衍历》,但因积劳成疾,只完成初稿就死去了。最后完成任务的是张说和陈玄景等。《大衍历》是当时最优秀的历法,于公元729年颁布执行。公元733年,《大衍历》传入日本,在日本又使用了将近一百年。
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字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
  孙思邈自幼好读书,勤学苦练,20岁精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隋、唐两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他却无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著述,是文史医药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尤以医学为最。
  孙思邈是因病治医,勤奋成家的。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他的高尚医德,是大医精诚与高超医术两相结合的医德典范。他在学术界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一直熏陶着代代医家。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了。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
  1.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靠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
  2.它们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
  3.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4.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孙思邈以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
  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从古文化角度看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华里的洨河之上,又名安济桥。赵县古称赵州,故人们称此桥为赵州桥;又因大桥全部为石料砌成,当地乡人俗称之为“大石桥”;北宋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深为赵州桥的雄奇壮丽所动,于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6年)赐赵州桥正名为安济桥,取“利贯金石,强济天下,通济利涉,安全渡过,万民以福”之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