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01-01 20:21:49浏览次数:635栏目:七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范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  资料  历史  北师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李清照的文学著作,在南宋时已刊行了包括诗、文在内的《李易安集》和词集《漱玉词》,可惜这些集子都久已失传。现行的各种版本如《李清照集》、《漱玉集注》、《李清照集校注》,辑录词五十首左右;至于诗、文,保存得完整的不多,大都是零篇断句了。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陕西陕州(今山西夏县)人。生于河南光州(今河南光山县),故取名“光”,字君实。他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叫涑水,所以他成名后又被为“涑水先生”,不过他自己更喜欢称“于搜”,意思是他忠诚老实到近乎“迂”的地步。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做到四品管,少年时,他就随着父亲到处做官而南北奔波。20岁时他考中进士,先后在华州、苏州等地做小官吏。到27岁那年,他受宰相庞籍赏识,被调到京城为官,这使他有机会熟悉朝廷情况。可惜好景不长,庞籍被免职离京,司马光为报智遇之恩,毅然跟随庞籍做郓州、并州等地的小官去了。
  嘉祐二年(1057年),司马光再次被调入京,四年后担任谏官。他以刚正不阿的性格,从内政外交到社会道德,提出了不少批评和建议。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司马光,想大干一番事业。然而,司马光同王安石之间在改革什么、如何改革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而神宗又支持王安石,司马光终于又一次离开朝廷。
他在洛阳闲居15年,埋头编撰了那套举世闻名的《资治通鉴》。
神宗病死,高太后坚持让司马光出山为相。元丰八年(1085年),67岁的司马光接受朝野之望担任宰相,以惊人的毅力日夜为国操持。然而他也以一个老年人常有的固执,不分青红皂白废了王安石新法。次年,他便与世长辞。
  “变法之争”
司马光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士子,他主张以仁、义、礼、信来治国,对百姓实行仁政。所谓“仁政”就是要“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他倒并非因为保守而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实上,他在当谏官时就对改革朝政提出国不少意见。无论从私人情意还是政治态度上说,王安石变法前,司马光与王安石都十分和谐一致,他们两人还被时人列为“嘉祐四友”行列。
司马光为什么忽然激烈地反对王安石变法呢?其原因时他认为新法“与民不利”。变法之前,王安石提出过发展生产的意见,但实施变法时,王实际上把发展生产发宰了次要位置,而急于解决财政困难。司马光反对侵夺百姓财富来达到富国目的,两人遂由莫逆之交发展到互相攻击,势不两立。
公平而论,新法有利也有弊,而司马光看到和反对地大多是不利于生产和农民的一面。从其爱民、宽民、重农思想出发,他还反对王安石“求治太急”,急躁冒进,他曾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但王安石始终没有接受和改进。
当然,司马光看待新法也是带片面性的,只见只见其弊不见其利。到后来,随着朝野反对新法之声日盛,他更是越来越偏激,以至形而上学地否定一切。
  “《资治通鉴》”
司马光一生的成就与其说是在政治方面,不如说是在学术著作方面。他留下来的《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如果再加上他编撰的《资治通鉴》,那么可以说司马光著述之丰已是前无古人了。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历时19年完成了这部二百九十四卷的巨著,其中15年是在洛阳“独乐园”内修撰的,当时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下野闲居。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德历史。
司马光早就想编一部简明、系统德通史,他当谏官时曾试着编了《周纪》、《秦纪》给宋英宗看。偏爱历史的英宗看了很欣赏,1066年下诏叫司马光继续编下去,并且为他创造了条件,设立书局,配备助手。为了修书,司马光常常拒不见客,“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据说光是草稿就堆满了两间房。
司马光编撰此书“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全书取材丰富,考证详密,史料的真实性胜过许多正史。全书绝大部分篇幅记述了历代治乱成败安慰之迹,故而命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成这套书后欣慰自己“随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而如今,研究该书已发展成一门“通鉴学”。
  “少年佳话”
司马光少年时代的故事多有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司马光砸缸”。故事说司马光小时候与其他小孩一起玩,一小伙伴掉进了水缸里,众孩童惊惶失措,而司马光临危不乱,聪明地拿起一块大石头把水缸砸了,救了小伙伴。
其实少年司马光并不是那样资质聪慧的,他不是神童,也不是天才,他缺乏王安石那种过目不忘的才气,他的学识渊博全靠惊人的刻苦精神。6岁开始他就在父亲指点下,攻读文史。他睡觉用的枕头是一段圆木,叫“警枕”。圆木容易动,使人睡不安稳。只要司马光一惊醒,就立即起床挑灯夜读。正是正中精神使他后来学力超群,为他编修《资治通鉴》打下了基础。
父亲司马池对儿子管束很严。年幼的司马光不会剥核桃,别人问他核桃是否自己剥的,他说是。正好被司马池听到了,严厉斥责儿子说谎。这件事对司马光教育很大,从此,司马光立志不说谎话,并且说到做到。
  “司马君实”
司马光的字叫“君实”,字如其人,他到确实是一位历史上有名的老实人。他一生忠诚老实,不作口是心非之事。
司马光的先辈是普通农民。他曾自述,他的祖辈在埋葬时甚至连棺材都置不起。司马池要求儿子诚实俭朴,这种家风给了司马光很大的影响。他一生光明磊落,以清贫而不贪不奢为荣。后来司马光在给他的儿子司马康的训示中也是这么要求的。
司马光老实忠诚到什么地步?有一则故事说,一次司马光叫人去卖掉他家的马,他嘱咐卖马的人,一定要讲清楚,“此马夏月有肺病”,;不要欺骗别人。还有一次,一位普通的村夫向他提了个怪问题,司马光答不上来,便老实承认没有考虑过这问题,说待以后研究清楚了再回答。
他认为王安石当政时对西夏的战争也是非正义的,所以在他任相时,就将变法期间侵占的西夏领土,应西夏的要求还给了西夏。有人将他这种举动视为卖国罪行,然而我们认为,也只有司马光才会这么做,在他来说完全是一种君子行径。
司马光强调“务实”,要少说空话,多干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本人更是一位埋头苦干的务实家。这也是北宋朝野对他一致看好,甚至太后都垂青于他的原因。
  “晚年偏激”
司马光重回朝廷为相已是67岁的多病之身了。虽然力不从心,但他还是以惊人的毅力,日夜操劳,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废除了新法中尽存的青苗法、免役法和保甲法,从而固执地一概否定了王安石变法,酿成了他自己地晚年悲剧。他有良好的动机与愿望,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地结果。
他曾劝阻王安石不要“求治太急”,但他废除新法时同样也犯了“太急”的毛病。这也难怪,因为他自己清楚,在世之日不多了,要抓紧时间,但就没想到欲速则不达。苏东坡曾劝告他“法向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然而,固执的司马光已是谁的话也听不进了,甚至因为苏东坡主张对新法“较量利害,参用所长”,就把苏贬出京城。
当年司马光意识到王安石另一毛病是用人不当,任用了吕慧卿这样有才少德的“小人”;而他自己当权时也同样犯了这个错误。后来成为著名奸臣蔡京,改善投机钻营,同钻了司马光性急的空子,在开封府五天之内就废掉了新法。司马光看不到蔡京两面派的本质,还曾树他为标兵。
他废除新法的作为令人想起他少年时砸缸的故事。那位掉进水缸里的小伙伴是被救了,不过缸也被砸破了。
元丰九年(1086年)秋,司马光这位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与世长辞了。当时的人们万人空巷地前往送葬,争相购买他的画像。
他长眠在他的祖籍山西夏县。今天他的墓地已被修葺一新,供人瞻仰凭吊。
司马光的个人人品几乎完美到无可挑剔的地步,他历来被作为儒家的正人君子被受历朝历代推崇。即使在今天,他身上的忠诚质朴、清贫廉洁及务实作风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治学的刻苦、求学的毅力及为了完成伟大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死而无憾的精神更是后世学子的楷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