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复习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复习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01-01 20:25:25浏览次数:100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范文,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复习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解说: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
投影(三)
“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解说:性格急噪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
4、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    
    ⑴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⑵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⑶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
    ⑷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5、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
学生讨论。
投影(四)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七、选六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选两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项羽、刘邦,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担任范增、项伯、张良、樊哙,由担任项伯的学生读叙述文字。(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
指导: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朗读应注意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情节发展的张弛有效。正如我们上面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样,项羽一听到刘邦欲王关中的消息,立刻大怒,应读出其怒不可遏的情状来;第二天刘邦赴宴一段谦词卑礼的请罪,他又显得洋洋自得,失口将曹无伤告密一事和盘托出。应读得“得意忘形”。刘邦,赴鸿门假意屈从,言辞中用透出谦卑、伪饰。另外,老谋深算、正直不阿的范增,老练透辟的张良,豪壮威严的樊哙,都应在朗读中使其栩栩如生,让人物自己开口说话,

如在眼前。至于情节,在矛盾的展开中,时松时紧,应学会动用朗读渲染气氛,使听者身临其境。
        刘邦——多谋机变           项羽——无谋自大
        张良——遇事沉着           范增——专横独断
        樊哙——粗中有细
八、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1、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处罚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复习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