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01-01 20:25:25浏览次数:629次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范文,高二历史上册教案,
科学技术 中国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周恩来选集》下卷)
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会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能使真理发展。对于那些有毒素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因为同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行斗争,就会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起来。这是在对立面的斗争中的发展,是合于辩证法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有智慧,有理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顾大局,守纪律。几千年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来,他们满怀信心,艰苦奋斗,排除一切阻力,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了我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没有把他们压倒。任何严重的困难都没有把他们挡住。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2.课文注释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发生了改变。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对农业,党采取了生产互助合作运动,1952年底,全国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同时,也进行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会议主要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加强党对整个科学文化工作和知识分子的领导问题。周恩来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对知识分子的现状进行了正确估计,指出了共产党在知识分子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二)提出了充分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力量的三项重要措施“第一,应该改善对于他们的使用和安排,使他们能够发挥他们对于国家有益的专长。”“第二,应该对于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工作。”“第三,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等等。(三)全面总结了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经验,向全党提出了继续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的重要政治任务。(四)详细地阐述了在数量上扩大、在业务上提高知识分子队伍的问题,并提出制定1956年到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建议。(五)对改进和加强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作出了部署。这个报告和他在1951年9月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讲话和1962年3月广州会议上作的《论知识分子问题》的讲话,是解放以后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主张的三篇重要文献。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出席并讲了话,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会后,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国家制订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向全国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这次会议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全国迅速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双百”方针的提出:1950年,关于京剧问题有两个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毛泽东当时给戏曲界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张京剧还应该保留,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批判继承。此时的“百花齐放”并没有解决文艺界的其他问题,只解决各种戏曲形式同时并存的问题。1953年,科学院讨论创办《历史研究》杂志时,陈伯达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办刊物,必须“百家争鸣”。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当时,科学、文化领域由于还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阻碍着科学文化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只许发展一种学派,不许发展另一种学派;在学术、文艺方面,扣帽子、打棍子的现象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毛泽东针对这种情况指出,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会增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又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他还进一步阐述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2000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中共中央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确定为党的科学、文化的方针。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召开的会议上,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他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有关指示精神,对“双百”方针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指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确定,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学术、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党管理学术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这个方针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需要。这个方针是促进我国科学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
老舍和《茶馆》
老舍(1899—1966),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三幕话剧《茶馆》以北京一家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以后3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风貌。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个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裕泰大茶馆。作家通过以茶馆老板王利发为中心的3个时代几十个人物在茶馆里的生活片断,表现出一幅气势宏伟的历史长卷,把旧中国必然要灭亡的历史规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全剧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但深刻地写出了王利发等人的真实命运。《茶馆》的人物塑造好,生活气息浓,语言特别精彩、简洁、生动、传神、隽永,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化境。它把深邃的思想寓于朴素无华的艺术之中,是现实主义戏剧的新开拓和巨大成就。《茶馆》于1958年3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首演,演出极为成功,充分展示了老舍作品所独有的“京味”风格。《茶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顶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话剧精品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