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01-01 20:25:25浏览次数:196次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范文,高二历史上册教案,
中国 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文 章www.qidian55.com
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png" href="http://vip212218.dlzj218.zxxk.com/UploadFiles/20xx-12/20/教材认知.TIF">
知识点一 “开眼看世界”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表现
(1)林则徐:
①成就: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编撰了《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
正确认识“开眼看世界”
(1)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抵抗外来侵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反映了其核心和目的。
(2)进步性: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清朝抵抗派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后来洋务派思想的形成以及洋务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国外,《海国图志》受到日本维新志士的重视,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局限性:新思想的代表大多是封建上层官僚,在目的上,他们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在认识上,他们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器物(坚船利炮)层面上;在社会效果上,并没有形成向西方学习的强大思潮,而仅仅局限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极少数人,更没有进行一定规模的政治实践。
【题1】 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等书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由于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人们普遍对世界形势愚昧无知,又盲目自大,思想界万马齐喑。因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便从介绍西方的基本历史地理情况入手,引导人们面对现实,放眼寰球,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知识点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出现了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主张
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4.目的
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影响
(1)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2)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认识“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作为时代的产物,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一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后两者相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翻译、出版、科技、学堂、留学生为内容的近代文化事业都是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有益结果。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使得洋务运动在三个方面存在严重弊端:第一,经济方面实现了由官办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的发展,但没有进一步推进到民营工商业阶段。第二,教育变革不敢废除腐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不仅不能培养对时代有用的人才,而且还在压制人才的成长方面发挥作用。第三,政府机械改革有起点而无进步。洋务运动只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小步。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所说的那样: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题2】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答案 C
解析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来挽救清王朝。
知识点三 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
(1)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2)主张:
①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局限性: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3.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
a.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b.他撰写的《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c.以《孔子改制考》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d.特点:借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e.意义: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一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4.影响
(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2)不同点:①两派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利益,有着不同的阶级基础。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②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两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题3】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相同点是( )
①维护清朝统治 ②变革封建制度 ③向西方学习
④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⑤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洋务派是学习西方技术而非变革封建制度,再者洋务派也没有发展资本主义商业的主观愿望,所以排除含有②④的选项,答案只能选C项。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68“魏源”及“《海国图志》书影”插图和P69[资料回放]及左面插图。
【信息解读】 从材料看,魏源写出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并且改进了西方技术。
【史料应用】 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应从“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兴起的背景,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去理解。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0“康有为”插图和[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分歧,封建顽固势力反对变法,而康有为从进化论思想出发,指出时代变化,祖宗之法也要变革。康有为的思想抨击了封建顽固守旧思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史料应用】 2.材料中康有为和荣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其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