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鉴赏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隽水的语言。
3.感受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不懈的拼搏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重点:鉴赏真挚的情感和耐人寻味的哲理。
难点:文中“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的内在联系。
:2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你了解《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吗?你知道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吗?这些名人给人类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伟大的作品,更有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表现出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精神世界,共同感受伟人的超凡风彩。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了解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他博学多才,他是爱国者、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回走上独立之路。在富兰克林年轻时,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谦逊;决心获得这十三种美德,并养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表,每一个美德占去一页,画好格子,在反省时若发现
当天未达到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当富兰克林七十九岁时,在那本不朽的自传中,花了整整十五页纸,特别记叙了他的这一伟大发明,因为他认为他的一切成功与幸福受益于此。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效仿这种方式,有所收益”。
(2)学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作者的观点和关键句)
(3)讨论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明确】乐观积极的人受人喜爱、尊敬从而获得幸福,悲观消极的人令人生厌、憎恶,因而一生不幸,希望人们摒弃消极悲观,拥有积极乐观。作者的主张:希望人们乐观积极,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要往好处想。
文章以“美腿与丑腿”为题,联系全文,试分析它们各象征着什么?
【明确】“美腿”象征优点、长处、积极的一面;“丑腿”指缺点、短处、消极的一面。
2.研读探究
(1)作者开头就说:世界上有两种人。通读全文概括这两种人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明确】分别指乐观积极的人和消极悲观的人。
(2)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作者又是怎样来论证这个观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排比,这样写句式整齐,语言流畅有气势,强有力地说明了万事万物总有两面性,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举例论证法。
(3)①第三段采用对比论证法。作者具体的谈了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分别是怎样对待这个两面性的世界。
(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写乐观人的有:“顺利的际遇”“有趣的部分”等等。
尤其要注意写悲观的人的字词:“只是坏的一面”“怏怏不乐”“格格不入”“吹毛求疵”“令人厌恶”“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恶习”“怨天尤人”等等。
提问:作者为什么用“吹毛求疵”和“恶习”等词?体会作者的情感。(理中含情,情中有理)
>>《第三册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idian55.com网]www.qidian55.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明确】对待事物,我们不可“吹毛求疵”,一切只看它坏的一面,而“养成了习惯”可能看问题就只是看坏的一面了。那么乐观结局会怎样,悲观的结局又怎样?乐观带来幸福,悲观带来悲哀与不幸。(学生读悲观带来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看问题时,更强调哪个方面?(强调看优点,要乐观)
穿插一个故事。说一位老太太天天哭泣,因为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开洗衣房,二女儿卖雨伞,下雨的时候老太太就担心大女儿的洗衣房生意不好,天晴的时候就担心二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所以天天哭。有一天,她的邻居告诉老太太反过来想,结果老太太天天笑呵呵的。
引导学生讨论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②第四段采用比喻论证法。本段写朋友的处世方法,他的朋友是如何处世的呢?请学生读出相应的话。
【明确】“如果对他的丑腿比对他的好腿更为注意”,朋友的态度,只是“有所疑忌”;“如果此人只谈起那条丑腿,不注意那条好腿”,结果,“不再和他作进一步的交往”。美腿与丑腿的寓意:美腿是优点、长处;丑腿是缺点、短处。
(3)第三、四段中,作者连用了六个“如果”,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这样写更富有逻辑性,同时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4)在第三节中作者为什么说:“如果这种性情是天生的,这些怏怏不乐的人倒是更堪怜悯”?
【明确】“更堪怜悯”是针对这种性情是天生的而言,以铺垫下文由模仿而成习惯的人还是可矫正的。
(5)阅读最后一节,说说“美腿仪器”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可以测知一个人是否只有悲观,只注意别人丑腿的仪器。
(6)本文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已观点的?
【明确】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抽丝剥茧,层层分析,运用正反对比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乐观的好处,悲观的危害,同时作者还成功运用了例证法和喻证法。
,第三册 第四单元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