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01-01 20:25:25浏览次数:879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范文,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教学  再别康桥   【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3、学会朗读


教学重点: 
1、诗人情感的把握; 
2、学会朗读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比较法,自我感悟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 导语: 
      自古写离别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也是徐志摩这首诗的亮点。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 朗诵《再别康桥》:
      1.先叫一名学生朗读,点出生字生词: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长蒿(gāo)    漫溯(sù)    
笙箫(xiāo)  载①zǎi一年半载②zài载歌载舞  装载  登载    斑斓(澜、阑)

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自由读

4.全班齐读
 三 介绍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idian55.com网]www.qidian55.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四 教师分章节赏析诗歌。
方式: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诗歌,赏析,老师点拨并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节:

三个”轻轻地”:难舍难分,奠定全文基调:轻柔缠绵

第二节:

新娘:对康桥的无限喜爱与眷恋

艳影:不仅荡漾在水中,也荡漾在诗人心中

诗歌离不开“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笔、板擦等为例)。
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
①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
②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 物→情→旨。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我们重点鉴赏“柳”这个意象。

[1] [2] [3]  下一页

,【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