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教案

01-01 20:07:47浏览次数:857栏目: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范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年级语文  中国人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教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2.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3.学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2.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习立论文之后,我们会遇到新问题:有时候说服自己并不困难,可说服别人真的好难!这就需要另一种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驳论。让我们先向鲁迅先生学一学这一技巧。 
二、自主合作学习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细读课文1——5段,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2.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3. 这个文段从驳斥对方的             入手,分析对方的             不能证明对方的            。 
4.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 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6——9段,完成下列问题 
5. “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6.“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分别指什么人?你能各举一个例子吗? 


7.揣摩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三、点拨讲解 
驳论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对方的论据确是事实,问题在于这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就是说,论证上不合逻辑。就这样,通过驳论证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从正面提出论点,这个论点与对方论点是针锋相对的。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能成立。这是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十分有力。 
四、当堂训练 
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2.“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3、这篇文章的论述性语言好在哪里?(或鲁迅先生杂文语言的风格是什么?) 

教案《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来自www.qidian55.com网!http://www.qidian55.com

上一页  [1] [2]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