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生活 数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此外,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尝试列举生活中的数学的例子,并能应用个案(编学号)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表达的工具。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广阔的田野,繁华的都市,到处都有我们常见的图形和数字,生活中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生活更为我们数学增添了无限的素材。著名数学家
活动一:生活中的数字
教师设计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1、展示车票,从车票中提供的信息,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作用。不同内容中的数据表示不同的含义,体会数字的价值及表达的含义。
感受一张车票中的数据及其作用,并对汽车票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交流。
5
2、展示一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观察身份证号的异同,了解身份证号中数字所表示含义。
感受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
5
3、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与我们密切相关。感受数据来自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列举生活中存在的数据。
2
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字的无穷魅力,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图形。
活动二: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1、呈现两幅画面:初步感受两幅画面中所包含的图形。。
找出两幅画面中熟悉的图形。
2
2、启发学生寻找身边的图形(如课桌、黑板、钟面等) 由远景(四幅图片)到实物,从身边的图形获取真实感受。
在教室内和窗外校园寻找熟悉图形。
2
3、出示自行车图片,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如果车轮不是圆的,你骑车会有什么感受?
思考并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园的
5
4、展示奥运会会题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会题的组成及五环表达的含义。感受图形和图形间的位置关系,体会图形及位置所表达的含义。
观察会题由五个圆组成,且环环相扣(位置关系),并通过小组交流五环的象征意义。
6
活动三:生活与数学
教师设计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1、 估计一棵大树有多粗?
(1)图中有多少个小朋友?
(2)伸开双臂,估计两手间的距离有多长?
看图讨论并思考
6
2、某次班级活动需要买水果,如果你是负责的同学,你打算怎么办?
从不同角度思考
6
思考 感悟
通过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感受?使学生能觉得: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能更好地服务生活等。
作业:
学校打算把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形状的生物园来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细软的铜丝或16根火柴棒围出一个长方形。计算该长方形的面积看谁围成的长方形面积较大。)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先从生活中常用的数字,再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最后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为重要的是:突出图形和数字已成为人们交流的基本工具。
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数据(如人的体温、血压、身高、体重、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丰富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也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自身的探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进一步认识到数据的作用。
3、由于本节课教学活动较多,学生发言比较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活动的秩序。在个别活动中,还不能收放自如,某些地方语言不够准确,简练。
总之,这节课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同时,教师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新教材的教学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才能迎接新课标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