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01-01 20:07:47浏览次数:556栏目: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  单元教学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学习例2
出示例2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怎样算出操场上一共有
多少人?有几种方法?
比较算式的结果。
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63页上面三行的题组。
思考:你觉得第一组里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请大家把书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〇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集体订正。
归纳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a+b)+c=a+(b+c)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口答。

练习十三第1、3题      课后感受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学生不难理解,但具体应用时,有的同学,应用能力比较差。    授课日期10 月 29 日



教     案      (序号7  )
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25 本教时为第7 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 28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一些可以简便计算的加法算式,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一些可以简便计算的加法算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布置作业








  下面各数再加多少是100?(口答)
24 37 45 53 66 72 89
什么叫做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公式如何表示?
什么叫做加法的结合律?用字母公式如何表示?
引入新课
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
便。今天,我们就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学习例3
出示例3(1),思考:这里三个数连加,哪两个数可以先凑成整百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小组合作、讨论
交流方法。
出示例3(2),学生进行尝试
交流方法。
完成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思考: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
一般先把哪两个数相加?
进一步研究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过去口算57+28是怎样算的?
学习“试一试”
学生进行尝试,指名学生板演。
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讲评。
思考:这几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练习十三第4题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练习十三第5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里要把哪两个数先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由www.qidian55.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qidian55.com
www.qidian55.com 使计算简便,这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练习十三第6题第一行
指名学生口算得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练习十三第5题,第6题第二行      课后感受  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应用,还不够正确。特别是综合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些同学还存在着问题。    授课日期 10月30 日





教     案      (序号 8  )
课题  加、减法计算的综合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 25 本教时为第8 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 29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知道和的变化规律与差的变化规律,能说出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以及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时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简便计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计算的合理、灵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知道和的变化规律与差的变化规律,能说出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以及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时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三、应用题练习



四、思考题






五、布置作业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加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知识的应用。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加、减法计算的一些综合练习(板书课题),并且进行一些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口算
练习十三第9题,指名学生口算。
练习十三第10题。
计算a+b的和。
先让学生将答案填写在书上。
组织交流。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了没有?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
判断:下面每组中哪个得数大,大多少,并说明理由。
126+91  135+198  178+299  254+96
126+100 135+200  178+3000 254+100
计算a-b的差
学生先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下面每组中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比较,差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小多少?为什么?
151-96  342-298  246-199  245-97
151-100 342-300  246-200  245-100
练习十三第11题
指名学生回答每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并
说明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简便?
练习十三第12题
读题后提问:表里是哪几户人家?“合计”
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简便方法算出每户的合计数?
 学生口算合计数填在表里。
 指名口答结果,集体订正。
练习十三第14、15题
读题后,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样变化的。
10+20
15+20
10+20
5+20
想一想:和与加数是怎样变化的?
 用这样的方法去想一想思考题,说一说要怎样做?是怎样想的?
练习十三第11题



      课后感受  通过练习,学生对加、减法的计算掌握有明显的进步。但也有个别学生,基础比较差,需要补课。    授课日期 11 月3 日





教     案      (序号 9 )
课题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25 本教时为第 9 教时   备课日期 10月29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的运算规律。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用简便算法,很快口算出这些题的
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
学习减法的运算规律
出示第68页的应用题
学生读题后,口答算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