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idian55.com网 www.qidian55.com]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难点:正确地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并能正确估算。
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节即将来临,学校里买来80个气球,如果每班要分20个,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80÷20并提问:像这样的式子跟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吗?应该怎样口算呢?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整十数除整十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在本课中,我创设过节分气球这样的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80÷20= ?
1、独立探究:请同学们试着想一想,算一算。
2、互动交流: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的想法跟别的小朋友一样吗?
3、全班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依次板书。组间质疑、辩论,教师在关键环节点播提升。
(1)可以是用实物来说明的。用分小棒的表示方法,分一分,把80根小棒代替气球的方式,以20根为一分,可以分成四分,所以80÷20=4
(2)80里面有4个20
(3)80÷20把后面的0都去掉就变成了8÷2=4 (表内除法)
(4)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我们组直接口算就出来了。我们组是用的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经验体现出来,逐渐的引入到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的重要性,体现了运算推理的多样化。)
4、小结:孩子们真了不起,自己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你们可真棒!那你们还能帮助老师算出下面的题目吗?(小黑板展示)
83÷20 ≈ 80÷19≈
(1)我们这两道题跟前面的有什么相同点呢
(2)我们该怎么做试试吧!看看谁的想法最好!
(3)先自己做一做,然后交流想法
5、引导学生得出的方法,得出整十数除整数的口算方法。
(一般把两位数看作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
学知识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三个题,你发现有什么异同?
学生各抒已见
师生共同小结:
1、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时,根据表内除法、想乘法算除法。
2、在两位数除法中把两位数看作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算出结果。)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做一做》看谁算的最快。
先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做出答案。
60÷20= 90÷30= 80÷40=
62÷20= 93÷30= 80÷38=
2、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1题。
小组间开展“夺红旗“竞赛。并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采取男女生比赛的游戏规则。此题主要是考察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20×3= 30×3= 40×2=
60÷20= 90÷30= 80÷40
3、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4题。
估算与口算结合,老师把题目写在口算卡片上,采取抢答的形式。学生练习本节课内容和估算的意识。
90÷30= 80÷40= 60÷10=
90÷29= 84÷40= 60÷9=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练习内容,按不同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练习。第一层次,是“做一做”,使学生把握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层次是“夺红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能力。同是采取男女生比赛和看看今天谁表现最棒。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idian55.com网 www.qidian55.com]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交流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获得提升。)
板书设计
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
80÷20=4(个)
答:要分给4个班
83÷20≈4
80÷19≈4
教后反思:
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用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职责,又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教师在学生对严谨的定义不容易理解的情况下,代之以通俗的说明,辅之以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种因材施教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