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材料二)
“作诗贵剪裁。”──沈德潜《古诗源》
“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凡大体文章,类多支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含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有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纷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师:(对材料稍加解说)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归统。因此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如刘焦的生活细节,二人的所谓生活基础、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等并不是最重要的材料。而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如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就必须进行浓墨重彩的描述。便于塑造兰芝的人物形象,使题意更加明显。虽然刘焦“相见常日稀”,然而两情若是久长时……
生: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是啊,如果诗人不加选择,将所有的材料平铺直叙或平均使力的描写,就无异于“记流水账”,反而显得纷繁无头绪,杂乱无章了。我们写文章可要多多向作者请教呀。(师生笑)
生:老师,刘焦两家合葬恐怕不可能吧?
(显示材料三)
“诗家使事,不可太泥。”──《三余篇》
“白傅《长恨歌》:‘峨嵋山下少行人。’明皇幸蜀,不过峨嵋。谢宣城诗:‘澄江净如练。’宣城去江百余里,县治左右无江。相如《上林赋》:‘八川分流。’长安无八川。”──袁枚《随园诗话》
师:《孔雀东南飞》表现了爱情和婚姻生活的真挚情感和不幸遭遇,我们不由得联想到杜丽娘和柳梦梅、牛郎和织女……
生:还有七仙女与董永、白蛇和许仙、三圣母和刘彦昌。
师:现实中又怎能有这种浪漫主义结局呢!诗的结尾用这种古典的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满自由的婚姻生活的追求、祝愿和寄托。如果我们的文学作品处处都要要求真实,而不许半点艺术加工的话,那样的作品又将会有多大的价值呢?翻遍整个《春秋》,总爱把一些自然现象同社会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史记》中也不乏浪漫主义笔法,李白的诗歌里浪漫夸张和神话色彩更是比比皆是,毛泽东同志的《送瘟神二首》就是在“浮想联翩”的情况下“欣然命笔”的……况且,焦母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的,刘兄也是喜欢其妹妹的,他们既是封建卫道士、扼杀刘焦的凶手,同时又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焦母、刘兄以为坚守那些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他们的本意并不想将自己的亲人送上黄泉路,他们只想在封建礼教和自身利益与亲人婚姻之间找一块平衡的绿草地。当悲剧发生后,抑或良心发现而后悔,让刘焦二人合葬也是可能的。
>>《第三册 第一单元 疑义相与析──《孔雀东南飞》课堂实录》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idian55.com网]www.qidian55.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显示材料四)
“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个到五十个,以至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身上,将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观点、习惯、嗜好、姿势、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高尔基《论文学》
师: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创作时可以进行艺术加工。
师:诗歌是讲究形象和意境的,诗中的一切都染着抒情主体的感情色彩从而生出动人的意境。如果牵强附会,把一字一句都落到具体事物上,无视这首抒情诗歌的感情色彩和形象意境,那就无异于无病呻吟或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
生:我明白了,本诗中描述的故事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身上,作者运用想像,抽取发生在不同人物、家庭的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创造出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
师:回答得太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怎样评价这首诗?(学生讨论略)
(显示材料五)
“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我们在评论任何作品之前,应该永不例外地把它一读再读,仔细地全神贯注地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观察。”──英国哲学家休谟《论趣味的标准》
师:我们在欣赏这朵文苑里的奇葩时,不要吹毛求疵,不责备求全,不死拘枝节,更不要断章取义,死抠字眼,以偏概全。要把作者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时世、社会、人情等的大背景上去了解、认识和把握作者的主旨,设身处地的去体念主人公的遭遇,全身心地深入作品,与作品中人物“同生活,共患难”,努力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要只停留在诗歌只言片语中,离开时代、环境,孤立地、静止地就文论文、就人论人,或太片面化、绝对化,或以新时代的标准去苛求它。
课后作业:精读《孔雀东南飞》后,就你体会最深的一个方面,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
:
顾振彪、张厚感、王连云《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2001-12。
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陈耳东、陈笑呐《情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7。
杨光治选注《绝妙好词》,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04。
洪迈《容斋随笔》第一卷,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10。
范昌灼、汤积庆《写作概要》,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04。
顾振彪《我在北极光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2。
沈德潜《古诗源》,岳麓书社,1998-05-01。
黄明、杨同甫《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06-01。
袁枚著、萧枫主编《随园诗话》,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03。
鲁迅《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2。
:本堂课的最大特点是老课文教出了新意。师生密切合作进行探究,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能力、思想水平得以提高。此课的新不在于教学内容,而在于教学形式,是新形式给课堂带来新鲜丰富的内容。本堂课还广泛引述古今名家语录,从另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唯嫌不足的是,所谓“疑义相与析”只限于课文内容和社会意义,其实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字词解读。(刘真福)
>>《第三册 第一单元 疑义相与析──《孔雀东南飞》课堂实录》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idian55.com网]www.qidian55.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第三册 第一单元 疑义相与析──《孔雀东南飞》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