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01-01 20:25:25浏览次数:668栏目:小学美术教案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范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美术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3)组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学生讨论,谈谈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在制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实践始终给予鼓励、引导,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作品展示,欣赏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汇报,为其他学生进行类似的创作提供一种思路和经验,从而达到共同体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2)欣赏评价:让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作品的再创作结果进行想象和构思,满足学生的求异欲望。在原来想象的基础上再度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作兴趣。
6、收拾整理,交换物品
将自己已经使用过的材料,借给别的同学使用,或者将制作较多的印纹跟他人交换。(提示: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儿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7、课后延伸,拓展研究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纹理;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纹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生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上节课完成的纹理图案,绘画工具、作业纸等。
(教师)教学课件,用各种印纹制作的美术作品,剪刀胶水、绘画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感悟生活,引起思考
(1)课件播放根据生活和自然中各种物体的纹理而设计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有平面压印、磨印的,还有利用材料直接在画面拼贴出纹理效果的。
(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过看、摸的形式了解作品纹理效果的制作方法,教师启发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创作纹理。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纹理的效果来制作一件工艺品或是一幅绘画作品。
2、启发想象,巧用纹理
(1)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如何使用纹理来美化生活,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有趣的纹理效果。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尝试用揉纸、滚印、涂抹等多种方法继续制作各种纹理。
(2)利用纹理,创作作品:学生利用自己探索到的纹理效果来创作有情趣、有应用价值的画面,可以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教师积极鼓励学生互相探讨,大胆构思,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大胆创作画作。
3、积极创作,美化生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并将完成的作品装点自己的生活。
4、调动情趣,积极评价
通过“夸夸我这件作品中最得意之处”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作品的美妙之处告诉大家,并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和方法。通过互评、师评的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情趣。
5、学习运用,课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把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运用自制的纹理尝试美化,使之具有美感。
(提示:(1)物体的纹理效果随处可见,但人们熟视无睹,把它融入情趣和探索之中,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2)把纹理运用于生活,使生活变得更美,符合学生实现创造美的愿望。本课教学方法自由,寓于游戏、玩耍之中,和学生的心理相通。在讲授本课时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变通教法,降低难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3、废弃物造型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
2.利用收集的废弃物,能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制作一件艺术作品。
3.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合成的有趣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生活情趣,享受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有一定情趣的造型作品。
2、难点: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材料,选择合理的设计、创作方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废弃物,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瓶子、盒子、废纸等;胶水、剪刀、绳子等制作工具。
(教师)各种废弃物制成的作品,一些废弃物材料,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塑料袋、可乐瓶、绉纸等,然后很快将它变成一个或多个“人”的造型。
引导学生谈一下简单的感受。引出课题《一个奇特的人》。
2、欣赏评述,感受有特点的人物形象
教师出示课件:
(1)一组非洲奇特人物造型的雕塑作品。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师收集了一些人物的雕塑作品,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些作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古今中外更多的奇特的人物造型,例如狮身人面像、中国戏曲人物、摩尔的作品等。由于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各个时候的作品又是千姿百态。
(3)欣赏用废弃物造型的人:和上面作品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些性格迥异,奇特的人物造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巧妙应用废弃物材质特性进行夸张、变形。
3、了解探究,如何表现奇特的人
(1)欣赏废弃物造型中的人,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综合制作起来的?你觉得作品的哪个方面吸引你?
教师小结:法国哲学家、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我们就来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吧!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就能够创造出美。
(2)演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步骤,明确过程及注意事项。
教师简单示范“卷、扎、粘、饰”等技法。
(3)优秀学生作品欣赏。
(4)看看自己和同学准备的材料中,能用哪些来制作人的哪一部分?
(小组内交流思路,互相探讨。)
(5)学生制作“一个奇特的人”,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议,展示作品
(1)学生个人作品交流,进行介绍,相互评议。
(2)更多的综合艺术作品欣赏。
(3)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废弃物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5、课后拓展:
应用废弃物制作其他有趣的艺术品。
6.课后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14、古人的梦想——飞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中飞天壁画和彩塑的特点、历史及艺术价值。
2、学习壁画的色彩、造型及线条,领悟其韵味,尝试选择合适的方式临摹飞天壁画作品。
3、通过对佛教艺术的观赏、临摹,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临摹中国石窟的壁画艺术。
2、难点:领悟壁画艺术的内涵,透析古人的梦想。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收集敦煌莫高窟壁画图片资料等。
(教师)图片资料,课件等(用于本课时第二种教学方法的开始和结束,要求配有与飞天壁画相协调的古典音乐、有关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介绍导入
(1)教师介绍与飞天有关的佛教故事和艺术。
(2)教师讲述佛教石窟的文化特点及艺术价值。
(3)请学生说说听了教师介绍后的感受。
(4)引入课题:《古人的梦想——飞天》。
2、欣赏作品
(1)继续播放课件:飞天艺术。
(2)学生互相交流作品的最美之处。
(3)师生共同评价其中的艺术特点。
(4)师生共同小结。
3、学生作业(1)要求:临摹一幅飞天艺术作品。(2)提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4、小结讲评
(1)讲评作业,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继续。
(2)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深入了解我国著名石窟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文 章www.qidian55.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