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01-01 20:25:25浏览次数:668栏目:小学美术教案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范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美术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
5、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
(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的水墨画示范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引导
(1)出示“舞”字,请学生想象这可以变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课件展示吴冠中的作品《舞》和林风眠的作品《舞》,请学生欣赏分析。
(3)学生交流欣赏体会,教师进行小结:中国画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事物的一种感受,作品往往传达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不是平铺直叙的。例如在水墨画动物中就是通过动物的形态来传递。
2、探究感受
(1)学生自主欣赏教科书中的范例,体会作品的意境。
(2)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画一幅有动物的水墨场景图,并为这幅画取个有意义的名字。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4、交流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是看画面是否表现主题的意境?
(3)教师进行小结。
5、课后延伸
教师请学生欣赏各种题材的水墨画(山水、人物等),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
 
10、色彩的世界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知识,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
2、学习调色技能并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进行表现,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培养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
3、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色相环的排列规律,知道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准确区分,
2、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及不同的色调,并应用于创作表现。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学生用的画纸等。
二、教学过程
1、展示引入
(1)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听两段音乐,同时出示两张不同色调的风景摄影图片。
(2)讨论:两段音乐在节奏上和它所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第一节:强烈、有力、跳跃。第二节:舒展、柔和、宁静。)两张照片分别对应哪段音乐?
(3)引入课题:音乐可以表达不同的感觉,色彩也会传递各种感觉的信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色彩的世界——色彩的对比。
2、学习研究
(1)教师课件演示讲解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集中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就如浓与淡,干与湿等现象一样,它们相互影响,显示出各种差别的想象,我们称之为色彩的对比。这些色彩对比有的感觉强烈,有的则比较柔和。
(2)游戏:课件展示,请学生来找色块拼摆。
①组成连续的12色轮图。
②找出类似色。
③找出强烈对比色。
(3)小组学习交流:学习教材中关于类似色和对比色的知识,将第28页里的图片进行分类。
3、欣赏作品,谈论感受
(1)欣赏课件中画家和学生作品,说出色彩对比的类别,并找出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中较多的是什么色?——引出调子(一般指画面中占据主要比例的色彩)。
(2)小结:
强烈对比——较多的是对比色。
柔和对比——较多的是类似色(邻近色)。
在我们的现实中,总会有一些色彩使人心潮澎湃,又有一些色彩使人心静如水。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色彩画中的调子往往是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一幅画面中,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现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和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直观地使欣赏者受到感染而产生美的联想,使欣赏者的情感和注意力被画面中的色调所影响。而画面有了这一些对比,才有了节奏和起伏,才会给人以完整而协调的美感。
4、调色练习
(1)作业要求:在教师提供的无色色相环涂色,要求先分别涂上三原色,每隔三个色块涂上一种原色,即红、黄、蓝。再分别在中间的空格上涂上三间色,即在红黄中间的一个涂上橙色,黄和蓝之间涂上绿色,红和蓝之间涂上紫色。最后由原色调配成的间色再进行互相调配得到的复色涂上,如黄绿之间涂上草绿色,黄橙之间涂上橘黄色,红与橙之间涂上朱红色等。
(2)学生进行调色涂色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评价:谁的作品涂色效果好?
(2)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6、课后延伸
观察自己家的房间色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学生用的画纸等。
二、教学过程
1、交流汇报
(1)学生汇报课前的观察,说自己房间的色调,并出示图片进行说明。
(2)同学评价介绍是否恰当。
(3)教师小结:用不同的色调应注意选择相应的表现内容和环境,这样才会给人一种完整而协调的美感。
2、欣赏感受
(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不同色调的室内装饰效果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色彩搭配关系。
(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感受作品的色调,说出自己的欣赏体会。
(3)师生利用课件共同完成一幅画面两种色调的搭配练习。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类似色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大胆表现。
4、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分两类展示,一类是类似色调,另一类是对比色调。
(2)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要点是:
①从视觉效果看,哪幅作品最美?
②对比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③类似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11、色彩的世界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认识色彩的轻重冷暖等特性,了解色彩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以此分析作品的色彩关系。掌握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基本知识。
2、能运用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进行表现,用色彩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某种体会或联想。
3、提高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和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培养,激励学生热爱艺术与艺术创造。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基本知识。
2、难点:能运用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进行表现,用色彩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某种体会或联想。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水粉画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实验引入,揭示课题
(1)在一个大玻璃杯里倒入黄颜色的水,然后慢慢地加入蓝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杯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颜色慢慢地由黄变绿直到变成蓝色)
(2)小结:色彩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色彩理性方面的知识,我们将认识色彩的三大要素: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像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
出示课题:《色彩的世界(二)》。
2、排列游戏,理性分析
(1)将刚才两种颜色水的变化用色彩卡片排列出来(由黄色排到黄绿色、绿色、蓝绿色,再排到蓝色)。
(2)将黑板上的其他色彩卡片按照颜色的渐变排列(由绿到粉绿到白色,由绿到黄绿到黄色),并作相关的色彩实验游戏。学生观察、感受。
(3)出示示范图片,让学生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观察,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
(4)小结:
①色相: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色彩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相貌,这就是色彩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色相。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
②纯度(彩度、饱和度):在活动中我们还看到色彩在渐变过程中其纯度也发生了变化。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