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01-01 20:25:25浏览次数:668栏目:小学美术教案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范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美术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
(1)课件播放雕刻程序。(2)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见教科书第13页制作步骤2-5)。
①将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②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③用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④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
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
(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2)提示: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6.讲评小结,升华本课主题。
(1)讲评作业,师生共同交流。
(2)把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
(3)下节课准备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
(教师)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雕刻魅力。
(1)选出优劣不同的作品,师生互评。
(2)说说雕刻艺术的魅力。
(3)课件欣赏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与学生作品比较。
(2)师生交流作品的特点。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
2.教师示范,感受不同特点。
(1)教师讲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点和方法。
(2)教师选择一种材料示范。
(3)小结:要根据蔬果和肥皂的材质特点进行塑造,雕刻时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提刀稳当;轻重合适。
3.学生创作,体验材料特点。
(1)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
(2)创作提示见“第一课时5”的提示。
4.共同总结,全面拓展学习。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作业,体会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点。
(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雕刻练习,举行作品展览。
(3)收集资料档案,定期全班交流。
                                
6、门的装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学生热爱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外的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装饰风格。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外门的图片资料,课前分4—6人为小组写好调查报告等(注意安全、选好主题,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师)有关门饰的课件,组织学生开展对门的研究。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分组汇报。
(1)分组汇报调查情况:组长发言,组员补充,主要介绍门饰的特点以及作用等。教师小结,组长作好记录。
(2)师生共同探讨更为细致调查项目(如门的历史、类别、装饰、形状、制作材料,对未来门的畅想等)。
(3)引出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范作,交流体会。
(1)欣赏范作、名作(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欣赏:创意、装饰、纹理、材料、意境、历史等)。
(2)师生交流中外门饰的特色。
(3)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介绍中外门的知识和特点,并让学生思考中外不同门饰的印象。
3.学生试画,作好构思。
学生试画《中国的门饰》草稿,教师在构思、构图、线条、色彩以及细节装饰等方面作指导,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商讨合适的绘画表现形式(线描、纸版画、铅笔淡彩)后再画出草图。
4.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小结作业和合作情况。
(2)在课外将草图创作成绘画作品。
(3)课外尝试创作门饰的剪纸作品,下节课上《中国的门饰》的剪纸。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剪纸的材料工具等。
(教师)范作,剪纸的材料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小组汇报,各抒己见。
(1)小结上节课的内容,谈谈绘画作业的优缺点。
(2)学生交流体会,小组汇报课后创作的情况。
(3)教师小结。
2.讨论特点,提出意见。
(1)欣赏教师范作以及中国门饰的名作。
(2)师生共同探讨中国门的特点及本地门的特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3.传授方法,创作练习。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剪纸,教师示范。(方法:将纸对折后画上纹样;将纹样剪刻出来;用色彩渲染的方法在完成的作品上涂色。)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提示:可以小组合作创作,也可单独进行;色彩渲染和谐;握刀规范,用力有度,注意安全。)
5.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小结。
(2)交流创作经验。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综合绘画材料工具等。
(教师)范作,外国门的图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讲评作业,交流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剪纸创作体会和想法。
2.欣赏作品,讨论创作。
(1)欣赏外国门的图片,注意门饰的特点。
(2)教师介绍外国门的历史、材质和装饰特点。
(3)学生互相交流这些门的知识。
(4)思考:创作作品用什么材料合适?
(5)讨论创作的表现形式。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提示:可以自己创新,对门的形状、色彩等作夸张、变形的表现。可以对目前门饰存在的问题讨论改进建议。
4.师生互评,收集作品。
(1)教师和学生一起互评。
(2)可以把自己设计满意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展示,放到档案袋。
 

7、生动的泥塑人物
一、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2、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2、(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