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01-01 20:25:25浏览次数:668栏目:小学美术教案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范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美术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
(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
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
(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
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
(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
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
(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
(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
(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
(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
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8、收获的季节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秋天,欣赏各种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
2、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表现秋天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和表现秋天之美。
2、难点: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秋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二、教学过程
1、感受与想象
(1)听:从秋风秋雨的录音中听出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场景?
(2)忆:谈谈你印象中的秋天情景,说说描写秋天的诗句。
(3)看:欣赏秋景挂图,说说秋天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4)想:你还见到过哪些美丽的秋景?你心中最美的秋景是怎样的?
2、思考与探究
(1)秋天的自然景物具有哪些特征?
(2)秋天的色彩有哪些?
(3)尝试表现:用自己喜爱的色彩表现秋天的美丽。
(4)课件展示各种表现秋天的艺术作品,请学生欣赏、分析不同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
3、表现与体验
(1)作业要求:画画秋天的景色。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辅导要点:能否大胆地表现秋天的景色?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
4、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秋景图,并请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3)教师小结。
5、课后延伸: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诗句等。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吹塑纸、圆珠笔、牙签、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色轮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
(1)欣赏教科书中的图片,找出秋天的色彩特点。
(2)教师出示色轮图:请学生寻找能表现秋天的色彩。
(3)教师介绍画家李焕民,课件展示其作品《初踏黄金路》,学生分小组欣赏、评价。
(4)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对作品《初踏黄金路》的欣赏体会。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表现形式。
2、探究感受
(1)欣赏其他两幅版画作品《秋水》和《打麦场上》,分析其作品主题和表现技法。
(2)思考:在秋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课件展示版画的基本制作过程,学生感受版画的独特魅力。
(4)教师适当示范,提醒学生使用各种版画工具的方法和注意点。
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用版画的形式创作一幅《收获的季节》的记忆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块面和线之间的关系,注意色彩的运用。
4、展示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介绍自己创作思路。
(2)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5、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落叶10—12片、草根、树皮及各种植物的种子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二、教学过程
1、交流欣赏
(1)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创作材料,互相观赏它们的形与色。
(2)学生代表介绍收集的材料,师生共同观赏。
(3)教师展示自己的材料,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2、思考研究
(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用综合材料拼贴的作品,学生欣赏。
(2)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秋天的?
(3)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3、启发创作
(1)拼摆游戏:请学生拿出自己的材料,拼贴出反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的画面。
(2)学生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4、合作表现
(1)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收获的季节》的拼贴画。
(2)学生合作表现,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5、展示评价
(1)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作品。
(2)全班作品布置成一个画展。
6、教师小结
 

9、水墨画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
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
2、难点:用水墨画的动物画。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墨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水墨画技法的资料。
(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动物作品,学生欣赏。
(3)学生谈谈欣赏体会。
2、学习探究
(1)教师提问:这些水墨画动物和其他画法的动物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2)课件展示各种画法的动物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
(3)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3、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①画螃蟹。
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
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
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
②画鱼鹰。
a.用小狼毫蘸浓墨勾出鱼鹰的嘴巴、眼睛及鼻孔。
b.用兼毫笔蘸浓墨顺势画出鱼鹰的头和脖子。
c.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鱼鹰的背和翅膀。
d.用淡墨画鱼鹰的腹部。
e.用小狼毫蘸浓墨中锋画鱼鹰的爪子。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
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浙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