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生总结,回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北京版小学数学课改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
路孕伏。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吨的质量观念,针对“吨的认识”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研究实践的“源”,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教学中,我力图体现“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力图体现“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
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测中生成悬念。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测一桶水的重量,不管合理不合理,对于大胆猜测的学生都给予表扬。在猜测的热烈气气氛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50桶水的重量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设置吨的悬念。
2、感受中生成新知。在听完鞠老师评完课后,在平行班再次试讲时,又加入了这个环节。在抱一抱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学生再次感受到,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30千克,33个这样的好朋友合在一起大约会有1吨。全班36名同学的体重是超过1吨了,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3、探究想象中深化概念。通过搬运大米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100千克一袋的大米,10袋大米的重量正好是1吨。在通过生活中找1吨,在探究想象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二、以“体验学习”为主,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1、体验建立表象。通过复习比较,学生感受到了一个苹果、一箱苹果、一车苹果的质量 ,学生初步建立了“吨”。在感受吨的质量时,让孩子们猜测一桶水的重量,不管合理不合理,对于大胆猜测的学生都给予表扬。在亲自提一提,大家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中,感受一桶水的重量。在猜测的热烈气气氛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50桶水的重量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设置吨的悬念,感受吨的重量。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体验还不够,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感受“吨”的活动。
2、体验于关系形成时。先出示1只熊猫重100千克,有10只这样的熊猫,让学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10只熊猫重1000千克)由出示了1吨重的石头,这时天平正好平衡,问学生:由此你知道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吨与千克的关系:1吨=1000千克
在与鞠老师的交谈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特别是在教学之前要想的三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现在我在备课时,都要想一想这三个问题,仔细钻研了教材,再动笔,最终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