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范文,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二-高三语文教案,
运用联想法来推断,可以这样操作。先借助熟悉的成语来推断,因为成语中保留了许多文言词汇。例如下题,要求选出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善才绳之 绳:捆绑
B.先涕泣不自胜 胜:控制
C.朕之恨深矣 恨:遗憾
D.请今日为始 请:请求
要理解“善才绳之”中“绳”字的意义,可联想成语“绳之以法”,其中“绳”是制裁”的意思,在这里可以当此意义解释,而“捆绑”的意思太狭窄了。由此,可以排除A。B项的“胜”,可联想成语“喜不自胜”或“不胜酒力”,其中“胜”可解释为“能承受”。C项的“恨”根据上下文语境看,应理解为“怨恨”。利用排除法可知,D项是四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
再如“身”在古文里经常当“自身”、“自己”讲,成语“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努力实行)就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这个意义。联想推断还包括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联想。例如,《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一句里,“倍”带了宾语“德”,肯定不能当“倍数”讲。联想到与它同音的“背”字,是一个通假字,当“违背”的意思讲就通了。
从近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中,我们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常见文言实词语境义的选择和古今同形的复音实词的古今意义的比较是考查的重点。常见文言实词语境义的考查还应注意课外语句与课内语句之间的联系。
命题走向及分析
我们以1999—2003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为例,梳理一下文言实词命题的特点和走向。
1999年:文言实词古今义辨析
2000年:文言实词句中含义的推断
2001年:文言实词句中含义的推断,文言实词古今义辨析
2002年:文言实词句中含义的推断
2003年:文言实词句中含义的推断
可以看出,文言实词考查有三个特点:①坚持考查常用实词的含义,例如:私访、资产、应对、绝食(1999年),省、审、樵、信(2000年),拔、附、乘、北、反问、南面、鼓噪、扰乱(2001年),竟死、将兵、曲折、结发(2002年),都是常用实词。②坚持考查根据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只要读懂了相关的句子,大致理解了句义,推断词义就不太困难。③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不考名词术语,不考“词类活用”、“通假”等文言语法知识,而是考查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高考精题荟萃
1.(1999—全国—11)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答案]D
[分析]A项中的“私访”,是指官吏们隐瞒身份到民间调查,这个意义古今相同;B项中的“资产”,与现代汉语中把“资产”解释为“财产”是一致的;C项中的“应对”,意为“答对”,古今意义相同;D项中的“绝食”,文中指由于大水、人灾而引起的粮食匮乏,以致千余家无粮吃,与现代汉语中指表示抗议的“断绝饮食”意义不同。
2.(2000—全国—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答案]C
[分析]A项中,“省”解为“探望”,这是“省”的基本用法,现代汉语中遗留着这个用法,如“省亲”;B项中,“审”是多义词,文中胡威想弄清绢的来路,“审”译为“知道”才符合上下文的意思;C项中,从“取樵”这一动宾搭配中可以知道“樵”是名词,不能译为“打柴”;D项中,“信”译为“使者”,是这个词的基本意义。
3.(2001—全国—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答案]C
[分析]A项中,“拔”译为“被攻取”是准确的。“拔”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抽出、拔出,由此引申为提拔;二是高出、超出,如“出类拔萃”中的“拔”。“攻取”是由“拔出”作的引申,攻取城寨必拔下敌方军旗,译为“被攻取”,与上下文意贯通。B项中的“附”与“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中“附意思相同。C项中,“乘”应译为“登上”,老弱女子怎么会去“巡视”呢?D项中“北”解释准确。
4.(2001—全国—12)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答案]A
[分析]A项中,“反间”意思古今相同;B项,文中乐毅想谋反后为君,“南面”是“为君”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指方位意思不同;C项,文中“鼓噪”指擂鼓呐喊,以壮齐军声威,与观代汉语中指“喧嚷”意思不同;D项,文中“扰乱”指的是“混乱”,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同。
5.(2002—全国—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以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答案]D
[分析]A项中,“竟死”表示的意思是“一直到死”,“竟”取“从头到尾”这一义项;B项中,“将兵”是“统领士兵”的意思;C项中,“曲折”指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中,“结发”指到了成年,选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6.(2003—全国—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答案]C
[分析]C项的“遇”应为“对待”,“遇……尽礼”是“以礼善待”的意思。
二.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常识
阅读文言文,虚词如果理解错了,有时也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所以,掌握主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必不可少的。文言虚词的考查题型都是选择题。—是对四个虚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山正确的项或错误的项。二是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选出与示例相同的选项,有时候也从课文中选取一些句子作为选项。三是选取阅读材料中含有同一个虚词的两个不同句子,进行词义的比较。一般是两组,涉及两个虚词四个句子。复习文言虚词.先对《考试说明》规定的虚词的主要用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考试说明》未作要求的常用虚词的用法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解题时,要善于从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起的作用来分析和判断它的用法,尤其要学会分析虚词前后的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和文言实词相比,文言虚词的数量要少得多,但用法比实词灵活。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在汉语发展中变化较大。因此,掌握起来相对困难一些。虚词虽不表示明确的含义,但它能显示多种语法关系,表达出特定语境下的语气,特别是能表达出句与句或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时文言虚词也含有一定意义。把握的办法也是两条:一是把最常用的文言虚词熟记于心一—不是通过背字典的方式,而是通过阅读的实践,结合典型的句子,日积月累,以期丰富;二是掌握因文定义的方法,结合具体上下文作出合理的判断。2003年的《考试说明》共列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6个虚词从词性上可这样分类:一词多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二-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