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第四册 第三单元 《雷雨》台词艺术探微

第四册 第三单元 《雷雨》台词艺术探微

01-01 20:25:25浏览次数:315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范文,高二语文教案下载,艺术   第四册 第三单元 《雷雨》台词艺术探微,
安徽省颍上县第二中学 尤光雷  

摘要:《雷雨》台词不仅有个性化、动作性这一戏剧语言普遍的艺术特征,更以其针对性、包蕴性艺术特质拓展了戏剧语言的审美视野,成为曹禺对现代戏剧艺术的又一原创性贡献。本文试就此分析求探,烛幽发微,为戏剧鉴赏与教学提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台词针对性包蕴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戏剧是台词的艺术。台词的个性化、动作性是戏剧的艺术特质。曹禺的剧作《雷雨》历来被奉为这方面的典范之作。但近读《雷雨》,发现其台词不仅有这一戏剧台词的共性特征,更有其独特的创见。试以高中语文第四册所选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见为依据,分析求探如下。

 

 

《雷雨》的第二幕有两个小高潮:一个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相会,这个发现引起剧情不可收拾的转变,悲剧的结剧已成必然;另一个是母子和父子的相会,却不是亲情的体现,而是劳资的对立冲突,更见其压迫的凶残性。周鲁的相见,其情感的冲突主要借助富有冲突性的台词而逐步走向深入的。《雷雨》中,曹禺总是能够根据行动中人物性格,针对冲突双方,表达出特定情境下人物必然要说的话。而这双方按自己鲜明意向的表达则更具有了戏剧的针对性、冲突性。可以说,这是《雷雨》最典型、最富有戏剧语言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特征。高尔基曾说过:“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应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①《雷雨》台词的针对性形成了人物之间情感撞击的涡流,并推动这一涡流的进程,掀起感情潮。

 

试析以下台词:

 

周:梅家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份。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的夜里投河死的。

 

在这里,周鲁二人的对话体现出鲜明的针对性,当然,三十年前在“好地方”“无锡”,周朴园曾导演了一幕始乱终弃、终酿惨剧的“出名”事情(引号为周朴园语)。自然,他的“恋人”也就有了好门第、好出身。这怎不勾起侍萍对三十年前苦难一幕的痛与悔。她要揭穿眼前这位把咀嚼他人不幸当作自己快慰饮品的伪君子的丑恶嘴脸。原来:“年轻小姐”是一个下等人;“贤慧”、“规矩”其实是不守本分,且“不清白”;投水而死的那个夜晚并不普通,“大年三十”的团圆之夜,一对母子投河了。一切都是谎言,伪君子的欺谩一览无遗。

>>《第四册 第三单元 《雷雨》台词艺术探微》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idian55.com网]www.qidian55.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且慢,这里还有更值玩味的出现于周鲁二人话语中的同一个词“忽然”。周朴园一句“忽然地投水死了”,就轻描淡写地抹煞了对一个年青姑娘的摧残,这“忽然”更成了推卸原本属于自己的妻儿之死的责任的巧妙遁词。这怎能不激起侍萍内心的愤怒的波澜。侍萍所言“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这似乎有点出人意料,难道侍萍真不知道周朴园“不要她”的原因是“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其实,这是侍萍的原话)。当一个纯情少女将青春和爱情(灵与肉)都献给了自己所爱的人时,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始乱终弃。仔细玩味,这“忽然”不正是对周朴园的冷酷、自私心理的绝妙讽刺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台词的针对性形成了人物内心情感撞击的涡流,增强了戏剧的冲突性。

 

台词出自人物性格,针对冲突双方,情感的涡流撞击翻涌,掀起感情潮,更为有力的推动剧情向纵深发展,这是《雷雨》台词针对性的深层作用。让我们摘出周朴园对侍萍身份探询过程的台词作一探析:

 

周:你是新来的下人?

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在这里,侍萍对自己身份的解说恰给了周朴园一个推断的前提。眼前之人到周公馆找女儿,那她充其量也只是周公馆一个下人的母亲罢了。身份既然明确了,周朴园的专横就不用掩饰了,“那你走错屋子了”,这里是周家的饭厅,你的身份是不能到这儿来的。

 

周:你你贵姓?

[1] [2] [3]  下一页

,第四册 第三单元 《雷雨》台词艺术探微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