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二-九年级语文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二-九年级语文教案

01-01 20:25:25浏览次数:742栏目: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范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年级语文  中国人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二-九年级语文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语言的感情色彩 
    2.掌握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 
    (二)能力调练点 
    能用道理说服别人。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idian55.com网 www.qidian55.com]的自信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  感受“中国脊梁”的传统美德。 
  二、学法引导 
  讲授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文章的驳论方式——驳论证     
    2.难点 
    为什么本文从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突破口”? 
    3.疑点 
    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的“中国人”实质指什么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真正的中国人? 
    4.解决办法 
    可采用列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2.能整体把握课文,研讨课文一、二部分。 
    (二)整体感知 
    文章批驳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种错误论调,学习时要能领会文章驳论证和驳论点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1.导入 
    (1)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题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反问句,意即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二》,来自www.qidian55.com网!/jaFile/201011210124477.com

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 
    2.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下列词语: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用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 
    为民请命: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2)(见前面“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3)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是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见解或主张的文章。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伺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    .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思考文章的论证层次。
4.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正面立论)、作出结论的逐层推进,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填写下边的表格

部分号 
  段号
   在议论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
   所揭示的要旨 一1-2
 揭示对方论点和论据 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


3-5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
 指出对方论据只能证明中国人 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而不能证明失掉了“自信力”。  
三  6-8
 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
(正面立论)
 提出论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四9
 作出结论,指出评价方法
 要评价自信力的有无应看“中国的脊梁”,不应以偏概全。 

 5.阅读第l、2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论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明确]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论论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其中“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等句最富于讽刺意味,揭露了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本侵略“只会哀求国联”,采取坚决不抵抗政策的卖国投降的本质。 
  (2)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原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明确]有着前后照应的关系。 
    6.阅读文章3—5段,思考: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 
    [明确]因为谬论论据都是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二》,来自www.qidian55.com网!/jaFile/201011210124477.com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二-九年级语文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二-九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