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01-01 20:21:01浏览次数:949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标签: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暂无联系方式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海门市平山中心小学 黄裕美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教学加法交换律。 
1、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又即将举行了,学校的同学们都在做充分的准备。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请学生回答。 
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这两个问题: 
在黑板上张贴: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们能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 =45(人) 
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4、你们能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教师继续板书:28+17=17+28 
这是一个等式, 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同桌交流并汇报) 
5、你们能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6、我们再仔细的观察这几个算式,从中你们发现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符号或文字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 
教师巡视,并作相应的辅导,板书学生回答的一些符号表示的算式。并追问:你这样表示,每个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7、同学们都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你们的发现,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算式都统一呢?国际上一般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a+b=b+a。 
8、教师小结知识点: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教师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齐读一遍。 
9、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二、学习加法结合律。 
1、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2、你们会自己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的板书: 
(28+17)+23=68(人) 
28+(17+23) 
(28+23)+17 
28+(23+17) 
(23+17)+28 
23+(17+28) 
交流不同的算法。 
下面,我们就来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28+17)+23 28+(17+23) 
(为了看得清楚,我们给28+17添上括号) 
4、观察或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参与运算的数相同,运算结果一样;运算顺序不同)你们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板书: 
(28+17)+23=28+(17+23) 
5、出示: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号吗?口算或计算一下。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6、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从中有了什么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后大堂再交流。 
7、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你们从第一个运算律中能得到启发,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自己尝试写一下。 
板书:(a+b)+c=a+(b+c) 
a、b、c各代表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

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女生代表交换律,男生代表结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小黑板)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第1行。 
4、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来听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只桃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只桃子,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象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只,晚上再给你们三只,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的在地上翻滚起来。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哪些想法? 
让学生通过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为总量不变,只是老人采用了加法交换律。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男生做第一行,女生做第二行。表扬女生快,知道为什么吗? 
使学生初步感受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你能很快地找出哪两片树叶上的数的和是100吗? 
学生在书上连线,同桌相互校对。 
师:看来,在计算过程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到数字就能很快地判断出能不能凑成整百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理念。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几组算式,从中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加法的运算律,但在总结、交流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应适当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加法的运算律,提高学生掌握能力。学生的记忆方法过于单调,教师应在开发学生思维上多下功夫。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从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在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第4小题时,注意让学生说清应用的运算律,这样才能为以后教学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好铺垫。很可惜,我引导得不是最合适,学生自己发现的不多。整节课,由于新授部分花时较多,显得稍有拖沓,导致了有些练习来不及处理。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