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小之《对联讲座》.-教学教案
01-01 20:29:07浏览次数:599次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范文,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 对联
增小之《对联讲座》.-教学教案,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同学们,如果你们生活在古代,还像现在这样不懂对联的话,小心被别人奚落。别说人被欺负,我们国家也曾被外国人用对联欺负呢!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
眼花。这时,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
上一页 [1] [2]
,增小之《对联讲座》.-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