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07-07 12:47:58浏览次数:943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范文,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  高三语文  主观题  现代文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④游湖和观瀑毕竟不是日常生活,赞叹罢了,人都回到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里,浩淼的水,洛妃的水,大禹的水,“细雨轻烟”的水,“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水的神话,水的霓裳彩衣,水的冰清玉洁,都被人类一一解构。水的分子式是H20,水源来自四通八达的管道,带着铁锈和漂白粉味儿。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水的乱世家族被温温吞吞封存在塑料瓶子里,随人们去旅行。谁敢“拨开青苔喝山泉”呢?哪怕随身带着黄连素片儿。
⑤大清早开了重重铁门,送孩子穿过城市去上学,不觉得缺了什么,夜半应酬或下班回来,半幅裙裾沾了尘灰是有的,但不会被打湿。和情人在马路上散步,如果鞋尖泅潮,不是刚过了一辆洒水车,就是谁家的污水泼到街上来。直到有一天,在菜市场上看到地摊上叫卖的塑料玫瑰,伧俗的染色花瓣上,竟然沾着几粒透明的小球。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相信人们没有完全忘掉这个叫露珠的小精灵。 
⑥永远不会滚动,永远不会干涸,永远不会作“鲛人泣”和“风度欲成津”的廉价塑脂露珠儿!
⑦玫瑰、茉莉、紫罗兰,需要什么香味均可招之即来,因为香精的品种越来越齐全。,走热的南方,人们买门票租棉大衣,参观室内冰雕,用人造雪堆雪人,孩子们以为,南极就是建在公园里的一座冰库。商人懒得精心复制露珠,因为它在工业社会里无从依附。甚至诗人也不再露水蘸笔,生怕读者说他文艺腔,好酸。
⑧什么都可以仿造,就连生命都可原版克隆。但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悠远,其幽秘其清凉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
⑨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地和传说中的原始森林。在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的今天,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练习] 
1、第3段中“天然湖泊也在被精简机构”,“精简机构”是指       :“瀑布都有了管教,”“有了管教”是指        。 
答:“精简机构”是指:  
“有了管教”是指:
2、文章最后说:“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1)作者为什么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
(2)作者为什么会有“赎罪”“愧疚”这样的心情?
3、请分析文章写河流、湖泊、瀑布等内容与写露珠之间的内在关系。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1段写作者由一句话引发感受,这句话具有点明题目和引领下文的作用。
B、第4段列举了从古到今有关“水”的各种知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C、第9段说:“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因为这些事物不如露珠更能给人带来美感。
D、文中“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水的乱世家族”“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等语句都包含贬意,表达了作者对人为的事物的反感。
E、本文文风细腻含蓄,表达了美好的事物容易消逝,人们要及时珍惜的主旨。
 
 
第二课时   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概述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但一个词单独出现而不是处于某个具体语言环境中时,它就只有字典中列出的那一个或若干个义项(包括本义、引申义、基本义等),而不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只有当一个词进入了某个具体的语言环境,它才有了某种确定的意义,产生了某种表达效果。阅读时准确地把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是深入领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是指词语的特定表达意义)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前后勾联。一个词语的含义,不仅与所在句子有关,而且是和全文相关联的,要确切理解词语的含义,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二是要表里参验。一个词语的意义有语表、语里之分,语表的含义比较显豁,一看就明白;而语里的意义则隐含较深,需要由表及里地仔细琢磨才能理解。阅读时要培养善于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首先要有敏锐的语感,善于捕捉那些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其次,要学会咬文嚼字,结合全文挖掘出词语背后隐含的信息。
(参看《大本营》p127页相关内容)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
1、代词指代意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文内容,注意:指代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必须由近及远的找。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概括。又如:《大本营》p128例三。练习卷5、6题。
2、对概念内涵的把握,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中的有关信息,选取能揭示概念特征的相关信息组织答案。有时可以借助词语的搭配关系分析,有时可以抓住句子的结构进行推导。又如:《大本营》p128例一。练习卷7题。
3、对词语比喻意义的确认,要从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如练习卷9、14、19题。
4、对词语的临时义、引申义、隐含义、概括义的把握要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入手,将词语置于语境中,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义,所在段的含义以及所在段与前后段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如:又如:《大本营》p130练习3、练习9。
5、对词语的理解还需要掌握释词的基本方法。如同义解释法(“口角”解释为“争吵”)、反义解释法(“熟悉”解释为“不陌生”)、语素分解法(“推演”解释为“推断演绎”)、本义加附加义法(“坐井观天”解释为“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结构互解法(“山穷水尽”中的“穷”“尽”处于并列结构中的相同地位,可互解为“尽”)。
三、练习:《教与学》p371---384页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寻找、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卷8、10、11、17题。
二、归纳解答这一类题的方法步骤:(参看《大本营》132页)
   (一)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是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主旨的句子。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考生应把握以下几种 “重要句子”:
1、起始句 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
2、主旨句 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
3、衔接句 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
4、深化句 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5、警示句 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6、矛盾句 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7、情感句 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8、引用句 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也常作设题点。
9、比喻句 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
10、总结句 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

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教学设计》,来自www.qidian55.com网!http://www.qidian55.com

上一页  [1] [2]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案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