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古诗词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古诗词赏析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古诗词赏析

01-16 15:56:18浏览次数:596栏目: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标签:高考古诗词鉴赏,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题,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古诗词赏析,

  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应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古诗词教学是古诗文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初中古诗词课堂阅读教学可采用“识诗人——品诗情——明诗意——悟诗境——引诗趣”的方式进行。

  古诗词教学是古典诗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 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人文精神?下面,就初中古诗词的课堂阅读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管窥之见,求教于大家。

  我把初中古诗词的课堂阅读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即“识诗人——品诗情——明诗意——悟诗境——引诗趣”。

  一、识诗人——查询资料

  课前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书店或网络等)查询古诗词作者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让学生在自由探索、发现中分析、整理,再在课堂上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通过搜集整理,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又能帮助学生准确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因为有些古诗词涉及 到一定的史实,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感情,如果不了解作者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是很难理解诗词思想内容的),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获取、运用信息。学生在介绍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时,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为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做好了准备,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和 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种不用老师介绍,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品诗情——诵读指导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交错组合,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正是因为诗词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最适宜诵读,因此诵读就成了破解古诗词的首要任务。教师诵读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分辨重音,掌握节奏。

  在教学中可采用“三段诵读法”。即第一阶段: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 。在“识诗人”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读,把握诗句中的重读音节、声调、节奏及其变读。让学生在反复吟读中体味古诗词的音乐美。第二阶段: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教师可先范读,然后让学生仿读,接着由男、女分联交错齐读(适时点拨古诗词的押韵、平仄)。第三阶段: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这一阶段,教师可先让学生试读,教师点拨后,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语势。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通过三个阶段的反复吟诵,使学生熟悉了作品;通过语音、语流、语气的朗读指导和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感受,使他们能够读准诗词的节奏、读出诗词语气和语势。这样,学生就在朗读中理解了古诗 词的含义,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的感情和气势,初步把握住了诗词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明诗意——讨论质疑

  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初步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古诗词中不理解的地方。独立思考后,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可教给学生提出疑问的方法,如:抓住诗词题目提问;抓住“诗眼” 提 问;抓住修辞手法提问;抓住标点符号提问;抓住重点语句提问;抓住表达方式提问;抓住写作方法提问等等)。然后把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后把本组没有解答出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同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解决。这样通过个人、小组、班级、老师共同质疑、交流、讨 论、解疑,从而使学生达到全面了解诗词内容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诱导的作用。如我教《春望》一诗时,学生提出的质疑就有:(首联)“破”到什么程度?“深”到什么样子? (颔联)花香鸟语本是愉悦身心,赏心娱乐之物,为什么“花溅泪”、“鸟惊心”呢?(颔联)“烽火连三月”中的“三”和“家书抵万金”的“万”是实数吗?(尾联)“搔更短”“不胜簪”是什么形象?诗人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倍受战乱离散之怨,致使头发疏而皤然,透过形象,其内心是感情是怎样的?等等。师生共同讨论质疑后,我提出“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这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这样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质疑、释疑,学生就从字词、诗意、写作方法等方面把握了古诗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到了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

  四、悟诗境——拓展探究

  古诗词教学我们除了要引导让学生感受古诗词内容、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意之外,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词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无“海”,则不能抒发作者“吞吐日月”、一统江山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之情……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通过拓展探究,加深认识学生对自然(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引诗趣——总结归纳

  这里所说的“引诗趣”是指通过总结归纳古诗词中相同(或相类似)的叙述、描写、抒情的句子而引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中的叙述、描写、抒情有很多相同(或相类似)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山、石、水,花、草、树,喜、悲、愁……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以“水”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所学过的诗词中有关写水的诗句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李白笔下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尺,惟尽长江天际流”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王维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秀丽;王勃笔下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丽如画;苏轼笔下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绮丽可爱……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诗句之中,去细心体会古诗词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这样,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古诗词赏析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古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