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与技能: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
3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 下面让我们
思考并猜想:1增加了
2减少了
3不变
设疑,激发求知欲。
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阅读教材。观查,记录,填写实验报告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是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演示实验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中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投影或挂图]氧化汞分解示意图及水分解示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