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培训频道演讲与口才培训辩论口才辩论技巧新手辩论,学会宽容

新手辩论,学会宽容

01-01 19:54:44浏览次数:319栏目:辩论技巧
标签:辩论赛技巧,辩论的技巧,辩论赛一辩技巧,暂无联系方式 新手辩论,学会宽容,

最近非常有幸,被本校院际辩论赛的几支参赛队伍邀请,作为了名誉教练,辅导新生辩论,而一个月的培训下来,我发现了新生辩论除了表达能力、知识广度、肢体语言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之外,还存在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那就是不会宽容.

首先,我们要来谈谈什么是宽容:宽容在辞源上的解释就是包涵、原谅、不计较.短短的七个字,意味却十分深长.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这个词所包容的真意和威力,却是无穷无尽的,学会宽容,你就学会了掌握一种无尽力量的力量,在辩论场上、场下、甚至是场外的生活学习之中,都能受用无穷.

那么,我们新生应该在辩论的什么方面学会宽容呢?

学会对对方辩友宽容

最近的新的辩论赛制中加重了“对辩”“攻辩”“驳辩”这样场上的双方辩手直接互动的环节的比重,在使得我们的辩论赛精彩性提升不少的同时,也使得辩论场上的火药味浓烈了许多.“对辩”“攻辩”这样的环节的确是表现辩手才华的好机会,但是几场辩论来看,新手往往由于不懂的宽容,常常对答不出来问题的对方辩友轻则冷嘲热讽,重则恶语相向,而没能把握好这个环节.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场沉默是金还是沉默非金的辩论,反方的二辩神采奕奕,乍一看很有观众缘,而他的对辩的辩手则是一个可能没有经过什么大场面的怯生生的女孩子.反方的辩手一站起来,就如平地惊雷般的喝道:“对方辩友您说‘沉默是金'那么为何您现在不保持沉默,而要站起来发言?”其声音之大,把在场的所有观众都吓了一跳.正方的那位女孩子如何看过这种场面?当场就惊得真的沉默了起来.反方一看对方说不出话了,可能还以为自己的攻辩成功了,继续趾高气扬的说道:“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吗?好,那我们就继续下一个问题……”结果一轮攻辩下来,全场就只有反方二辩在唱独角戏,正方的女孩子最后竟然委屈得流下了泪水,结果主席实在看不过眼了,只好提前终止了这次对辩.

结果很明显,反方二辩根本就没能够赢得表现自己的机会,更糟糕的是台下的观众看到他这么没风度,一起倒戈,在观众提问的环节,几个刁钻古怪的问题,问得反方的辩手一个个语无伦次,而正方则趁着人气大盛之势大举反击,很快就把反方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分析出新手辩论时的第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只要在气势上、语言上压过对方辩友,胜利就在望了.于是在场上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用吵架、训话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场上强势的一队却常常被弱队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打倒,令很多队员甚至是观众都迷惑不已.“那对场上的表现不是很风光吗?为什么反倒要判他们输呢?”这里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大伙心中的疑惑:如果一天你看到了拳王泰森和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拼拳,即使是泰森把孩子打得皮开肉绽,你也不会觉得泰森是胜利者,相反,只要孩子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那么一次,你就一定会把胜利的花环戴在孩子的头上.人生处世宜示弱不宜示强,辩论场上也一样. 99 年国际大专辩论赛跟最强队西安交大代表队对垒的新南威尔士大学代表队,三辩郁昉瑾就坦然承认己方仅仅是四个女孩子,要对方辩友不要对自己对足球的理解抱太高期望,而这种坦诚却也成了辩坛的一幢佳话.

所以,在辩论场上,我们的辩论新手要深深的植入自己的大脑的第一条理论就是:

在辩论场上学术和思维的交锋无非只是一场思辨的游戏,双方之间再怎么样也只是人民内部矛盾,太过看重比赛的结果会使得你自己先乱了方寸.坐在你对面的四位叫做“辩友”而非“辩敌”,你真正的敌人,他们正安然的坐在观众席、评委席里看着你的表演,而四位“对方辩友”仅仅是你用于表现自己的一套工具罢了.

学会对己方辨手宽容

新手辩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由于天赋各异,资历不一,一个辩论队里面辩论能力强的队员和辩论能力弱的队员实力往往相差很远.实力的差距往往伴随着队友之间的“地位”的差别,这在场上最直接的就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攻辩的时候,有许多队员听见了自己的队友犯了一些错误,往往就齿牙咧嘴,作痛苦状.又或是在自由辩论的时期,高手拼了命的站起来,一站就是十几次,而实力较弱的队员则充分地使用了他们保持沉默的权利.作为评委,我们非常不喜欢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每每封杀这样“一枝独秀”的队员.但是却常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振振有词的为其辩护道:“此乃为了能使全队能有更好的表现,我一人挑大梁,反倒是劳苦功高,何罪之有?”

咋一听我们也觉察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而且“挑大梁”还给这种选手戴上了一种英雄主义的光环.但是我们不妨深入地想一想:难道队友就真的这么孱弱,孱弱到了蜀中无大将,要你廖化当先锋的地步?而且这些“廖化”不仅当了前锋、还把中锋、后锋一并包下,像一只饕餮,甚至还想把陈词、结辩都一并拿下.这种英雄主义,充其量也只是个人英雄主义.而且场上表现的机会每队就那么 20 来分钟,你表现的多了,你的队友的表现机会当然就少了.队友不够积极是有两个因素:一是他们的确弱,二是你根本没有给他们展现的机会.你不给他们机会当然是你的错,我们不消讨论.即使是他们自身的弱小,那也是强者的失误——在训练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把他们尽可能地训练强一些呢?

现在的辩论赛在评分细则上,全队配合的确只占那么 5-7 分,似乎无关痛痒,而且有时某一个队里面的某员实力派人物也确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佳辩手往往非他们莫属——当然这也是场上队伍之间的配合不力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新手,我建议大家去观摩三场辩论比赛: 93 国际大专辩论赛复旦对台大的决赛, 95 国际大专辩论赛辅仁对南京的决赛,以及我们最近的那场 03 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中大对世新的决赛. 93 年那场,正方的三辨许金龙可谓在场上风头出尽,自由辩论在场上站起来 16 次之多,创辩论史上的一仰止之高山.但是,最后不仅台大输了,而且最佳辩手落到了蒋昌建的手里.许金龙在场上如跳梁小丑一般的表现也成了辩论史上的一大笑柄.而 95 、 03 年的情况就令我们大为赞叹了:林正疆、黄执中虽可谓是勇猛异常,跟他们的那些连普通话都咬不准的队友比较,可谓是天上地下.但是,他们反倒却不争不抢,而是泰然坐于帷幄之中,只在重要关头最后发言,却往往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们成功了,他们成为了最佳辩手,当之无愧的最佳辩手,尤其是黄执中, 03 年的赛制他绝对可以一人独揽全局,但是他却真正做到了一个大将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对全局的控制.真正的大将要做的,不是在每个战场都杀个七进七出,而是要在最需要他的战场取得绝对的优势.

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够乞求我们的队友能够总有令自己十分满意的表现,不能够乞求我们的队友都是一群站起来就言必谈康德苏格拉底孔孟老庄的博学之士.队友在场上的表现常常让我们出乎意料的失望.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作出一幅齿牙咧嘴的苦瓜脸来,因为别人对你们队伍的否定,那只是外来的,无关痛痒的,而你自己对自己队伍的否定,则是内发的、会导致一个集体致命的崩溃.而且记住一点,在场下,评委也不是圣贤,很多缺漏评委们未必能够留意,但是你那张苦瓜脸可是很容易被人瞧见的,如果再伴以轻微的摇头,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狠狠地扣上几分.

在自由辩论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平均原则, 4 分钟的自由辩论,分配到每个辩手的头上大约是 6-8 回,连续站起来一不超过 2 次为上,中山大学在国内赛的时候,就采用过一套“从一辩到四辩顺次发言”的战术,就显得很整齐、很有战斗力.自由辩论的时候切忌因为激动而不断起来,因为你激动的时候往往就是丧失理性的时候,而辩论场上需要激情,但是更需要理性.现在辩坛就有一种不入流的战术,那就是在自由辩论之时,一方的全体队员将会一起将目光、手势对准对方的一位易激动的队员,以引蛇出洞,使对方自乱阵脚.

要充分的相信自己的队友,甚至在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要告诉自己:我的回答可未必是最好的,我的队友一定能想到比我自己好的回答.尤其是队长,在场上的时候你要注意你就是大将,你的任务不是自己横冲直撞,而是带领着一个团队奔向胜利,你可能是最强的一个队员,但是即使你再强,孤军深入,也只能是像在孟良崮的整编七十四师一样被人围而歼之.

[1] [2]  下一页

,新手辩论,学会宽容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