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有时最难考量的是自己。(www.qidian5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外部的客观工具进行有效的评测。《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是我一直跟向我请教职业发展问题的朋友推荐的书,可以通过一套有上百万人运用过的经验系统总结出你34个特征主题中最有优势的主题,准确性相对较高。这里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而非总是在弥补自己的劣势。俗话说:周身是刀,把把不利。不要带那么多刀,带一支a88枪88a,不断熟悉用好这支a88枪88a搞定一切就可以了。欢迎测评过的朋友发送测评报告给我互相交流。
《MBTI 16型人格》也是很好的工具,但是建议多做几种类型的测试。比如我做完就会发现其实有三个性格的偏向:ENFP,ENTP和ENFJ,那就要三种都综合起来看了。工具都是参考作用,但是更多的参考能更便捷地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我的一个培训师朋友,也是专门为500强员工做培训和为同学们做求职指导,16型人格分析的。有需要专业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可以联系我。
除了客观的外部测评,更主要的是要给自己机会去分析发现自己的性格所在。所以要Step outside your uncomfortable zone, 学会去体验各种不同的东西,都经历了也就能够更好的分析了。多做学生活动,做组织事情,多实习,多交朋友,多读书思考,多用心分析,自然就会悟出很多东西,然后逐渐完善和明确自己的性格。
05 能力特长。这里的部分内容在之前“02 各类职位概况”也提到过,不过这里主要是强调,应该把能力和专业区分开来。
很多同学找工作时喜欢直接依赖自己的专业。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最科学的思考方式,是首先应该学会明白专业背后还学会了什么东西,真正变成自己能力了的是哪些。找工作靠的是能力而不是专业。比如我是学英文专业的,但是经过专业口译培训,有口译证书和大量口译实战经验是更好地证明我英文能力的方式。其次,要思考除了专业带来的,自己还有什么能力?比如善于出面组织协调资源还是善于在幕后给出逻辑性的操作实施方案?是善于人际沟通还是善于严谨务实的数字文字工作?这些要思考出来,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这些能力,去思考我可以做怎么样的工作。最后想办法能够给出实例量化阐述,从而证
www.qidian55.com 明自己的能力当然,从能力出发思考有时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过度依赖。俗话说:失败的人的思考方式是,我有什么,我能用我有的东西做什么。成功人的思维方式是:我想要什么,我要为了我想要的东西去做什么。所以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是重要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多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把性格要素排在能力要素前面。古人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是有一定道理的。(三) 其他补充:
01 没有客观的最好,只有心中的最好。企业不是完美的,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你真正爱上了一个人时,是因为你喜欢他的优点,同时又能够包容他一切的缺点了。所以这时就要懂得取舍:哪些因素,特征是我第一看重的,第二看重的,哪些又是最不重要的,第二不重要的。这样才能帮自己做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上面的排序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排序肯定是有不同的。
02 不要盲目做OFFER霸。现在大学和社会很浮躁,总觉得拿OFFER多才是自己实力的体现。其实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拿的OFFER多了,最后就变成到工作遇到问题就会想:想当初,如果我拒了这个XXX,去了那个YYY,会怎么样地爽WW。心态浮动得静不下来,最后工作了2,3年还是什么工作都没做好,而当初只拿了一个OFFER的同学早就沉下心来作出一定成果了。另外其实仔细观察也会发现,有不少拿了很多OFFER的师兄师姐,其实恰恰是职业定位不清晰的表现。所以最关键的是要精确打击,努力满足自己最喜欢的企业的工作的要求,拿下后立志好好干下去,那就足够了。
03 认识自己,勿人云亦云。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学生群体里的思维和处事模式具有令人感到恐惧的相似性:很多人想考公务员,很多人想考研,很多人想进大外企。究其原因,第一我们的信息来源有限,很多时候限于同龄人的交流和校园里几个老师的局限观点,即使上网也最喜欢来校内网看看同龄人在干什么,缺乏跨年龄,跨圈子的交流,也就难产生新思想。第二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尚处在成型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就容易受到他人的思想动摇。关键的不是有这种想法或者这种想法对不对,而是如果问到你为什么这么想的时候,你要能够阐述清晰的1,2,3点这样选择的理由,主观的客观的,SWOT分析后的清晰答案,而非是一个个“反正我喜欢”,“就是挺好的”等等一个个人云亦云盲从的回答。
04 不想做但必须做。结合03点和自己的情况来说,有时也会走到极端,认为一定是逆众而行才是最好的。不过有些事该做还是得做的,虽然意义不明显,但是经历了还是有好处。比如大量无意义的网申后,才能保证自己看到心动的企业时能精准拿下;经历了许多无意义的面试之后到了面试场合才能懂得认真倾听面试官问题,做出合理反应,每一步应该做什么,回答起来逻辑清晰而有条理。
05 读书,行走,交流和实践。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有人说: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提升,(www.qidian5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20%来源于书本阅读,30%来源于人和人的交谈,50%来源于自己的实践。不论比例如何,我个人觉得这几个行为概括除了我们提升自我视野和能力的仅有的几种方式。多做以上几件事情,同时做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边做边将现实与未来相连接,这样比起一般的同龄人,会成长得更快更好,在职业上,也会有更多元的视野去帮助自己选择。
,职业规划内外部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