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回老板思路。如果企业老板决定刚开始薪水很高雇佣我们大学生,那么往往情况是其对自身的培训系统高度自信,同时其企业本身已经高度发展,有很多坑来放我们这些罗卜,或者换个角度说,是确定能够把你这只高潜力铁钉经过系统培训后变成一颗完美的螺丝钉,填充在一个能创造大于7000,8000元价值的地方。而在一般的企业中,并不是说企业本身有什么不好不发很高的起薪给你,而是如果你是老板,恐怕你也没有理由花那么多钱雇一个什么都干不了的大学生。还要我花钱培训,多麻烦啊,还想要多少工资?起薪自然不会高。自己之前一位年长朋友跟自己分析得好:工资从来不是谈出来和要求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来说话的。正确思路正应是“老板思路”:我凭什么应该付你更多钱?
自然是因为你能力已经远超出你拿的工资了,每个月为我创造300K的利润自己才拿3K,我都看不下去了。估计我再不给你涨工资,你自己没跟我谈就从我们汇丰跳到渣打了,那我就亏大了。所以赶紧主动给你加上。
所以薪水高好,但起薪高不一定好;薪水低不好,但起薪低不一定不好。关键学会分析清楚,为什么这个公司会给你开出这个价格?比如也有些企业是靠超低底薪+提成来转嫁风险到你身上的,这种工作你风险很大了,收益也不一定好。又比如有些传说的国企,工资单上写得很少,但是每天给你发油发米发电话卡书卡撑死你,单位食堂是6块钱一餐的自助餐,菜式比四海一家的还好。这时再给你高工资,你自己觉得好意思吗?而且话说回来,这种年轻时这么安逸,一眼望穿的生活不见得对每个人都是好事,得看个人需求。总结起来,关键还是要自己分析数字背后的故事,看你喜欢什么。
(二) 内部视角——查自身:
外部的是对公司的要求,内部也要考虑自己的条件适应什么样的工作。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点都是不同的。工作了的师兄跟自己分享的重要经验也都是:从来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大学期间,很重要的一点是内观,想清楚:自己——你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01 生活模式匹配:选择工作,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个人看来,生活基本上是有两种模式的:一种是“舒适生活模式”,好处是波动小,收入发展稳定,社会地位看好,未来有保障。但能承载的机遇也会相对少,视野会受到一定局限;另一种是“挑战生活模式”,好处是承载机会多,视野广,有回报潜力,未来有可能一夜暴发,但是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和未知的挑战,比如薪水不是那么高(2K, 3K都有可能),短期内福利不怎么样,公司与个人发展前景也存在变数。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在这两种模式中取得平衡,只是在两个方向上的倾向性因个人有所差异而已。所以首先你需要选择自己倾向那种生活,倾了多少度多少分。如果是更多倾向“挑战生活”模式,则会跟下面的“创业联系”要素相关,否则无关。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我个人较倾向“挑战生活模式”,因而之后的分析都侧重于此方向。倾向于“舒适生活模式”的师弟师妹可以逆向思考进行参考。
*创业联系:个人觉得作为一个四肢健全的男人,这辈子不创业实在可惜。当然创业是看个人具体理解的。这里面最关键的不是自己开了个小卖铺或者零售店,而是要有企业家精神,要能够负责任地去承担,担当。能够承担的责任越大,也就能扛住更多的压力和风险,应对更多的变数和挑战。到最后也就自然能扛起自己的事业了。所以也有些时候,同样的公司同样的职位,每个人取得的成就却截然不同。关键是从这份工作当中,你是否勇于担当,责任感提升了多少。
谈到理解,又有一种创业叫内部创业,也就是说公司本身提供的工作,恰恰就是一个开疆拓土的过程。比如我所在的TP-Link,我们去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就是一个开创事业的过程。在这里面涉及到资源整合,市场营销,人员招募,渠道管理,库存调控等各方面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非常难得,值得长期干下去。当然我认同社会分工是有不同的,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女生可以不必强求创业联系这一要素来考虑职业选择。
02 各类职位概况:(www.qidian5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职位的选择是高度个人化的,这个谁都不可能一两句话告诉你你
www.qidian55.com 适合做什么职位。所以后面我也会提到一些方法帮助明确职业需求。就个人肤浅的理解,一般常见的公司里的职位基本上是以下几种:销售Sales,(市场)营销MKT,研发R&D,财务管理FM,人力资源HR,技术支持(IT Support),行政/后勤Admin./Mgnt.。一些职位会也只会存在于一些特殊行业中,如医生护士,大力水手,消防员警察,自由口译员等等,在此限于篇幅不做讨论。
销售主要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对点直接销售,即你直接卖东西给终端消费者,比如IBM,华为这类的IT企业直接参与投标竞标,搞定客户后卖机器;另一种是渠道式的间接销售,即你把渠道架设起来,让下层广阔的渠道商来销售产品。你或者是进行渠道的开拓,或者是渠道的管理监督和维护,主要是促进和提升渠道的销售量。著名的快消公司如宝洁CBD之类干的就是这事。而销售这两种模式的决定取决于产品的类型:即产品是走数量(Go for Volume) 还是走价值(Go for Value) 。比如IBM主要卖的是大型服务器,随便几台就上百万了,所以其主要走Value路线,那么之前的PC业务的过于Volume的路线就不符合其企业发展目标,所以才会被卖掉。
这里可以以我个人为例来说明职位的选择。比如我一直都在做外联公关工作,总觉得跟人接触的工作是最有意思的,性格里也是很喜欢结交性格各异的朋友。销售就是一个要不断跟客户接触,阐明价值,说服影响产生合作的过程。而客户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性格也不一样,这种影响的过程就会充满挑战,很有意思。同时销售在我个人看来是商业世界的最好起点,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比如一些同学有技术特长,那么做研发就非常好。先当今环境中,最好的技术是要能够商业化的,而只有企业才能给你一个平台去孵化最好的技术,并且马上运用于社会生产当中创造价值,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如果进一般科研机构,不排除你研究的东西到死那天都没有人知道的可能,很凄惨。另一些同学比如有商业思维,喜欢研究大众心理和需求引导等,又喜欢在固定的地方工作,辛苦一点也无所谓,那么市场营销MKT就会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些都是因人而异极其具化的选择,因此这里只能举几个例子,具体还要自己研究。
03 职位的其他分析:除去基本情况,还有很多关于职位的内容是要具体分析的。你的职位在这个公司是否是核心职位?举例来说,对于快消类企业,以及一般销售走的是前面提到的Volume路线的B2C企业来说,市场营销MKT是最重要的环节,消费者主要是受到大众宣传的影响来作出购买决定,从而引起公司商品售出,价值被创造,所以市场营销MKT是核心职位。而对于另一些走Value路线的企业,或者大多数B2B企业,比如IBM,产品是靠销售人员Sales面对面影响客户,通过对单一客户,或在客户组织内建立关系、引导需求、引出决策来实现利润创造,所以Sales是公司的核心。
又例如,你的职位的前景如何?比如之前自己宣讲会听到的一家外企,刚刚在中国发展起来,销售渠道正在快速构建过程当中,那么此时你进入做销售,其成长空间自然非常广阔,还有大量的城市需要你去布点铺网,很有成就感,你也很可能在短暂的将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管理更大的区域。而另一些替代性很强的工作,工作同质化也严重,那么你要想脱颖而出继续上升,一方面面临更强的竞争,另一方面上升空间有限,那就可能需要再多考虑考虑。当然这因人而异,这样的工作是很符合“舒适生活模式”的。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即使是最好的公司也有不理想的职位。比如凤姐不就不满意之前在500强的风光工作而毅然辞职了吗?而即使是最烂的公司也有很有前途潜力的职位,比如什么小公司的总裁助理,什么即将上市,配原始股的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都好,都会有机会学到非常多的东西,或者有很高的回报。所以职位的分析必须高度具化。
04 性格考量。你是什么样的性格?这里面有一些主要的分类,比如:你是更喜欢跟人打交道还是跟物打交道,决定了你是走销售,营销,人力资源方向还是技术支持,研发,财务方向;你对数字敏感程度如何,决定了如财务,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对数字依赖程度不同的职位的选择。
,职业规划内外部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