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三中学黄向
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我校在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与关心支持下,认真按照实验方案,积极稳妥地由通识培训理论学习阶段迈进新课程的实验探索实际操作阶段。探课改之路,"摸着石头过河",解课改茫然与困惑;求实验成效,获取新课程真谛,初感课程改革实验给学校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现将我校课程改革实验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培训先行,理念创新,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克服教师们的思维定势和旧工作惯性,我校把理念创新摆在课改实验工作的首位,让每位教师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改。我们确定了"培训先行,理念创新,大胆实验,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从校情出发,以求实的作风奋力进取,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投身课改工作。精心组织了三个阶段的课改校本通识培训,组织观看了12位专家讲座光盘,召开了7场专题研讨会;在通识培训阶段,学用结合,组织了34场次以课改精神指导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推出了12个本校教学案例进行研讨,精选了6个典型课例送课下乡;开展课改专题调研和培训测试,写了150多篇通识培训心得体会,用课改理念开发学校工作新切入点,找准课改实验的立足点和支撑点,真正做到了"边培训,边探究,边实验"。让教师消除困惑心理,让教师真切感知课改,让教师积极参与课改,让全校上下与课改同行。
我校课改通识培训工作在学习先进理论、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更注重区情、校情、教情,进行有效拓展。
一是做到了"三个结合":把新课程理念的建立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课改实验与提升"双百工程"的内涵结合起来,把课改教研网络的建立与落实"基础教育一体化"工作结合起来。
二是致力于"三个同步":使课程改革实验与学校文化重建同步,使课程改革实验与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同步,使课程改革实验与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技术建设同步。
三是实现了"三个到位":认识到位,充分认识课改是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都应在这场改革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措施到位,从校情出发,制定可行的课改实施方案,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完善机制,采取积极措施"激励先行者,带动中间观望者,触动后来者",找准抓手,选准载体,交流经验,树立典型,发现新人。保障到位,创设良好的课改软环境,集中优势兵力开展课改实验活动;从实际需要出发,克服重重困难,首先满足新课程改革实验对硬件的要求。
四是做到课改宣传 "三个沟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课改的理解和支持;与社区沟通,营造学校课改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校际沟通,落实我市"基础教育一体化"工作,加强与结对子学校的协作支持。
由于我校积极做好走进新课程的"培训"、"整合"和"探索"三方面的工作,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具体措施等方面给予有力的保障,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排除教师课改中的诸多盲点,使全校上下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改,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启动。
二、从校情出发,实施强有力的组织调控,形成对课改实验的正向关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给我校教师和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严峻的、难以预测的挑战与不可多得的机遇。上学期,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以课改为主线,以课改求质量,以课改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学校班子认识到要健康、深入地进行课改实验,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善"管",不让课改实验放任自流;要在"管"的基础上理出思路,把课改工作扎实抓到底;要在"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对课改实验进行组织调控,形成对课改的正向关注,才能抓出成效。我校领导班子在课改的过程中,根据教师观念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不断地给予不同的帮助,关注教师们所关心的事,并安排回答这些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从校情出发,谋课改策略,实施强有力的组织调控,为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健康展开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坚持校本培训与课改实验同行。课程改革实验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对新课程的茫然与困惑也随之出现。我校持续不断地抓好校本培训工作,按照"边培训、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思路,坚持校本培训与课改实验同行。上学期,我们就把校本培训作为课改实验工作进程中的加油站,针对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我校根据课改不断深入的需要,聘请市、区、校的专家、教研员、教师讲座,针对课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设了24场次极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进行了课改通识培训第二次书面测试,创设了多维立体培训的机制,约有3120人次参加了培训和测验。重点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课题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实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校本资源开发、评价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师德师风等方面的问题;各学科一线实验教师与省、市、区课改专家进行了11场次专题研讨,与"基础教育一体化"联系校专题研讨2场次,与市区、邻县兄弟学校同行研讨近40节次。这些活动既是交流、研讨,又是培训、成长。一个学期来,我校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使教师在培训中理念得到更新,认识出现飞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坚持领导角色带头转换。学校管理者是课改的筹划者、参与者、支持者、促进者、开拓者、探索者、指导者、反思者、管理者、检查者和阶段性评价者,更要积极先行当好合格的参与者与探索者。面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消极回避,不畏惧退缩,而是认真地分析、思考,寻求积极的对策。上学期,我们根据学校课改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新制定了5个关于课改方面的文件,坚持每周召开1次课改研究会。校领导带头做课改专题讲座8场次,在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地写出调研文章6篇,人均听课40节左右,形成了对课程改革实验的导向作用,营造了管理者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的局面。
3、坚持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发展。课改给学校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课改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新的探索,课改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教育科研课题。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走向真正意义的新课程,在反思中走进符合课改要求的新角色,在反思中步入成功的课改。我们利用每周的行政例会、教研组长例会、教研组的备课与评课等机会,进行探究和讨论,主要对新课程的理念、创新认识与实践、学生的发展、教师角色的转变、评价改革、学习方式、学校发展等方面进行反思。并利用《课改通讯》、《三中简报》和三中网站等途径来宣传和透视这些问题,营造课改探索、研究、反思的浓厚氛围。
4、坚持因校制宜、因时制宜,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每一种实施策略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又有其局限性。我们十分关注我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能力与看法,只要是实施目标明确,与新课程理念一致,计划设计适当,思路清晰的方案都是有效的。充分调动校内外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明确各种策略与方案并无固定模式,运用各种策略之间的互相取长补短来实施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5、坚持以信息技术推动和提升课程改革。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必然会涉及到学校管理者的观念、学校培养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我校在课改实验中继续实施 "搭积木" 信息技术建设策略,实现了各学科实验室都装备多媒体,做到多媒体进入所有课改班级,并充分发挥三元教育城域网和三中校园网的优势,确保教学资源随时随调用,自如共享。我们还紧紧抓住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关注热点和难点问题,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们用好、用活、用精现有设备,让信息技术设备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支撑和提升课改的作用。
三、瞄准课改目标,选准活动载体,落实课题研究,形成以研究促课改,以课改促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