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口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使命更为艰巨。而21世纪必须加快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启动教育这只大航船,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协调一致,所以要想让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把家庭、学校、社会三股力量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当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素质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位教师、一个年级、一所学校、一个局部地区教育部门所能完成的。因此,它不单单是学校、家长的事,而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协同努力,三位一体构建一个完善的“无缝隙”教育网络即所谓的“圆”。到底学校、家庭、社会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是什么作用呢?
一、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形态。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里有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师资队伍,能担负起育人(本文权属www.qidian55.com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qidian55.com查看)的任务;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但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忽视家庭的亲情影响和社会的现实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各自发挥着的不同的作用,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作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有的父母影响了他的一生,有的是老师使他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也有的是社会对他的影响最大。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学校为主。
(一) 改善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的改善可分为硬件和软件的改善。硬件是指学校设施,软件则指教师素质。学校设施包括校园面积、校园环境及实验室、图书室、体育馆等等。这些都要实行量化达标管理。要充分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效率,以免造成浪费。学校设施再好再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也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应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角色,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创造机会。如建立培训网络,加强对现职教师的学历培训和现代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手段的培训,也可以组织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去参观,学习先进经验,还可以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等等。
(二) 改革课程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人们突破传统的狭隘的课程观念,要在新的大课程观念指导下,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也就是说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好各门课程,逐步做到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① 优化学科课程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所有学科课程,特别是音、体、美等课程,要实实在在地开好每一门课。
② 强化活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扩大视野,增大知识,动手动脑,增强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③ 开发环境课程,校园环境作为学校的隐性课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完善评价体系
① 对考试的评价扭转考试分数绝对化的倾向,充分利用考试的反馈信息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服务。
② 对教师的评价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以学生的升学率或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的做法,应从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考核评价教师。
③ 对学生的评价要改变单一的以考分来衡量学生的做法,应重点对学生的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 家庭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阵地
教育不单纯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 促进子女的身心正常发展
父母要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智力、品德、美感等方面的发展才有可靠的物质基础。父母还要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身体好还不能算健康,而身体、心理健康才称得上心理健康。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如引导孩子顺利渡过“心理断乳”这一关,在发现孩子心理缺陷是时,要及时进行教育矫正,引导子女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这就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知识。
(二) 培养子女良好的个性
父母应注意培养子女良好的个性。父母应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对子女既不溺爱、放任,也不粗暴、专横,而要采取民主的态度,同时要严格要求。要培养孩子养成独立个性,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不要事事包揽。还要让孩子养成谦让的美德,懂得尊老爱幼。父母应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他们的独立意向和自尊心、自信心。还应善于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合理需要,正确指导他们交友。
(三) 配合学校、关心学生的发展
父母应当积极支持学校,同学校密切配合,启发和督促子女认真接受学校教育,以促进子女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家庭还可指导(本文权属www.qidian55.com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qidian55.com查看)子女学习一些特长。父母应注意不要在子女面前贬低学校,贬低教师,更不要向子女提出与学校的正确教育背道而驰的要求。在配合学校教育中,家长也要处理好“望子成龙”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关系,不要不顾子女的发展潜力,盲目给子女加压、加码。
三、社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成长发展都起作用,也都有影响。年轻一代的思想、品德、性格、才智的形成和发展,都毫不例外地爱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直着领导和保证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各级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领导要亲自抓,要保证各学校有充裕的办学经费。
(二)素质教育最大的支持就是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社会影响下,学校、家庭就会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社会团体充分开发自己的资源,吸引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真正配合学校发展学生特长,抵制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可以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导力量;社会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继续、扩展和延伸;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基础,只的三者相互配合,协调同步,才能发挥最佳的德育整体效果。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要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相配合,共同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可通过互访、开家长会,设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辅导讲座等形式与家庭联系,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学校也要主动争取社会的支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团体开展的有益活动,建立起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无缝隙“圆“。
,家庭、学校、社会应是一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