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01-01 20:21:49浏览次数:948栏目:八年级地理教案
标签:初二地理教案范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暂无联系方式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八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板书) [讲授新课] 1.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 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 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 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英文字母“H”形) ②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 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重点说明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 ①对照图8.18、图8.26,在图8.23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及名称,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铁路干线并标出名称。 ②结合中国政区图,说说通过以上这些交通方式,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可以影响到哪些地方。 ③具体描述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4.让学生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 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 ④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经过学生回答后教师对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汉丹线、成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生产部门,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承转过渡:为了进一步增强沿江地带的整体实力,现在正在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完成活动。 2.谈谈你的看法。教师简要说明。 承转过渡: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注意发挥江河湖海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文化等优势,形成经济带,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请同学们结合教材78页的阅读材料分组讨论问题。 ①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②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地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学习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学习世界著名沿海产业带的基本思路。 第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第二,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承转过渡: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长江沿江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发育起来的。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的“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学习活动。 ①思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与长江的干支流有何内在联系。(城市多分布在干支流的交汇处) ②在图中圈出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③举例说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作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最大的商业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④比较说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密度差异。(上游城市密度最低,下游城市密度最高,中游城市密度居中)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活动1中上海辐射作用的相关内容和活动2中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分组讨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然后教师依据学生讨论结果,强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与其辐射作用的关系。 长江沿江地带拥有许多城市。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反馈练习] 1.选择题 (1)京沪铁路经过下列哪个城市(      ) A.武汉                     B.南京       C.杭州        D.上海 (2)在武汉交汇的铁路线有(      ) A.京九线                .京广线                C.汉丹线                        D.京沪线 (3)被誉为“九省通衢”的城市是(      ) A.上海                B.重庆                C.武汉                        D.杭州 (4)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 A.上海                B.长沙                C.重庆                        D.武汉 (5)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最大城市                                        B.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                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2.绘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简述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答案:1.(1)BD   (2)BC   (3)C   (4)D   (5)C 2.略 ※板书设计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 ※活动与探究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黄河沿岸没有成为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原因。(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

第八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板书)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①以加工工业为主体。其原料来自于广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输入区外矿产原料发展冶金,基本化工工业;③各部门、各城市间协作关系密切;④发挥经济、技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量具和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中心。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上海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工业综合体系。是上海市出口产品数量最大、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进口运输便利) 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发祥地。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第一,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本区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基础,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以钢铁、机械、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大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本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咽喉,有长江和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条件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大坝为主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农业均有一定的基础。三峡工程枢纽建成后,将会促进冶金等高耗电业发展。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是以六盘水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攀枝花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基地。 2.举办小型分组竞赛。让学生以钢铁企业和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认识沿江“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分布概况。 活动前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选出组长。可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两组一个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钢铁企业分布。②长江沿江地带汽车工业分布。活动前由组长抽签领取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钢铁企业名称和分布或写出汽车“品牌”及产地。看哪个组写的又快又准确。要求学生写时要从长江沿江地带的东部上海为起点向西写。 教师在学生竞赛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归纳。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庆菱、嘉陵),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3页活动,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江沿江中上游地区水能丰富,有二滩、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电力更加充足,但因地处内陆,对外经济的往来受限制,信息不畅,缺乏资金和技术。 长江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耗电量很大,有些工厂因为缺电,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用煤发电容易污染环境,从华北运进煤炭,又给运输带来极大压力。 下游地区产业密集、技术先进、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共创新局面。 承转过渡:世界大河流域内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往往容易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引发生态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板书) 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可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2.课前公布四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3.课前由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4.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各小组的研究报告。 6.课上其他同学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7.结合学生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完成课本85页活动1、2、3发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师对每组研究报告进行讲评,并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但环境整治差。由此造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产生了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灾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因此,加强水利建设,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亿吨,约相当于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质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无锡、苏州等城市近年来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目前,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有: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进行生态建设。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对上海、武汉、南京、长沙、南昌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堂小结]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展经济同时没能同环境保护同步,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发展地区经济必须同环境保护同步。 知识要点与检测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               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               ,以及               ,构成了英文字母“H”的格局。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目前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其中,          、        、         、          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               和                             作用。 [反馈练习] 1.连线题(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1)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a.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2)钢铁、轻纺的重要基地   b.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带 (3)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c.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带 (4)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带 2.简答题 长江流域及其附近酸雨污染严重地区有哪几个? 答案:1.(1)—b   (2)—a   (3)—c   (4)—d 2.华中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板书设计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3.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4.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活动与探究                      结合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钢铁走廊”形成的条件。 [导入新课] 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板书)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①以加工工业为主体。其原料来自于广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输入区外矿产原料发展冶金,基本化工工业;③各部门、各城市间协作关系密切;④发挥经济、技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量具和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中心。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上海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工业综合体系。是上海市出口产品数量最大、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进口运输便利) 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发祥地。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第一,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本区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基础,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以钢铁、机械、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大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本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咽喉,有长江和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条件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大坝为主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农业均有一定的基础。三峡工程枢纽建成后,将会促进冶金等高耗电业发展。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是以六盘水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攀枝花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基地。 2.举办小型分组竞赛。让学生以钢铁企业和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认识沿江“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分布概况。 活动前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选出组长。可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两组一个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钢铁企业分布。②长江沿江地带汽车工业分布。活动前由组长抽签领取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钢铁企业名称和分布或写出汽车“品牌”及产地。看哪个组写的又快又准确。要求学生写时要从长江沿江地带的东部上海为起点向西写。 教师在学生竞赛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归纳。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庆菱、嘉陵),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3页活动,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江沿江中上游地区水能丰富,有二滩、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电力更加充足,但因地处内陆,对外经济的往来受限制,信息不畅,缺乏资金和技术。 长江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耗电量很大,有些工厂因为缺电,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用煤发电容易污染环境,从华北运进煤炭,又给运输带来极大压力。 下游地区产业密集、技术先进、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共创新局面。 承转过渡:世界大河流域内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往往容易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引发生态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板书) 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可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2.课前公布四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3.课前由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4.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各小组的研究报告。 6.课上其他同学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7.结合学生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完成课本85页活动1、2、3发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师对每组研究报告进行讲评,并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但环境整治差。由此造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产生了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灾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因此,加强水利建设,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亿吨,约相当于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质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无锡、苏州等城市近年来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目前,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有: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进行生态建设。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对上海、武汉、南京、长沙、南昌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堂小结]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展经济同时没能同环境保护同步,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发展地区经济必须同环境保护同步。 知识要点与检测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               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               ,以及               ,构成了英文字母“H”的格局。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目前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其中,          、        、         、          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               和                             作用。 [反馈练习] 1.连线题(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1)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a.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2)钢铁、轻纺的重要基地   b.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带 (3)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c.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带 (4)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带 2.简答题 长江流域及其附近酸雨污染严重地区有哪几个? 答案:1.(1)—b   (2)—a   (3)—c   (4)—d 2.华中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板书设计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3.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4.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活动与探究                      结合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钢铁走廊”形成的条件。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三北”防护林的分布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