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暂无联系方式
第六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A
2. D
解析: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美国代表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领域与苏联全面对抗,但由于美苏两国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动武,对抗保持在克制的范围内,而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对抗,实质是干涉他国内政。
3. C
4. A
5. B.
解析: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就是美苏两极格局对峙。A.图反映的是二战中苏美英三国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C.图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D.图反映的俄美关系改善已经是在冷战结束后了。B.图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时美苏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紧张的情形,形象的体现了美苏对抗的事实。故而答案为B.
6. B
解析:德国分裂是由于战后美苏对抗引起“柏林危机”,后来柏林墙修建,两个德国分裂。朝鲜也是类似,战后以北纬38度为界实行分区占领。二者都是由于战后美苏矛盾激化对抗,导致分裂。正确选项是B项。
7. C
8.答案A
解析:六七十年代,世界局势仍然是两极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不能算上苏联。苏联军事力量增强的后果是强化了两极格局,抵消多极化。
9. C
解析:“多极化”的“化”反映的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未来的方向,而不是现在的状态。目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但不意味着整个世界是“三极格局”,如果是这样的话,俄国、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位置在哪里呢?
10.案C
解析:欧盟东扩既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性步骤,也是中东欧国家冷战后“回归欧洲”的简捷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实现中东欧国家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与欧盟现有成员国的均质化发展,属于制度性的东扩;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美国乘机提出北约东扩主张,意在将西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东移,以填补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地区出现的“真空”,确立北约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是为战略性的东扩。
11. D
12. D
13. D
14. D
15. D
解析:从苏联到俄罗斯,说明原有能与美国相对峙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16. D
解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长期带来的影响,而其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引起政局混乱,很快解体的。
17.D
18. A
解析: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机构,其常任理事国更是拥有否决大权,故才会出现图示中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状况,这充分说明了60年来一成不变的安理会15国组合已不能正确反映经历了冷战、非殖民化、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等重大变革的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面临着重大改革。B、C、D都不符合联合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19. C
20. A
21.(1)苏联(1分)“冷战”政策(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石油危机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地位动摇。(3)目的:建立单极世界。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4)“冷战”政策导致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缓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导致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摩擦。
22.(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均无力与之抗衡,必须联合。 1967年,正式建立欧 洲共同体。(2)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冲击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将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4)改善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改善投资环境。原因:第三世界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欧共体本身对于第三世界市场原材料的需要。
(5)第三世界国家经过团结一致的斗争,有力量逐步改变旧的不平等的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可以促进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
23.(1)主要不同点:从两段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同苏联、俄罗斯的关系已从向苏联“一边倒”,在东西方冷战中站在以苏联为首的阵营一边调整为与俄罗斯走合作之路、谋求共同利益、求自身安全。说明:这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理解与信任不断增加,也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和深化,坚持对外开放,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等。
(2)见表格
外交方针、政策、原则 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意义或作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的特点,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台湾海 峡,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新中国为了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改善中美关系 美国: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国:应对苏联的威胁,同时也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 成的外交僵局 终于被打破。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国恢复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A.
注意时期限制。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 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故正确答案为A项。
24.(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苏联败下阵来,苏联解体。 (4)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5)信息:大力发展核武器,进行军事竞争。例子: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出兵阿富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符合题意的任两例即可)(6)三种观点: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 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二是时有摩擦时有缓 和;三是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后两种理由略。(本问评分标准:见解包括观点和理由两部分。 )
文章
www.qidian55.com
上一页 [1] [2] [3]
,第六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