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01-01 20:21:49浏览次数:389次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范文,高二历史上册教案,
教学 王安石变法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6、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C )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六、【课后练习】
课本P53页“阅读与思考”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辩中二者对于理财的不同认识是什么?各有什么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考虑王安石变法中是否体现了他的言论中的精神?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1、 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么杨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习武图
2、 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什么措施?
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军事方面:精简军队、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3、 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三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七、失败的直接原因: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及变法支持者-宋神宗的病死。
根本原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A。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B。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C。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因此, 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文章来 源
上一页 [1] [2]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