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教学总结行业总结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01-01 20:07:59浏览次数:435栏目:行业总结
标签: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范文,未成年人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我县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395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民办高中3所,初级中学29所,小学357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中小学生103210人,占全县未成年人总数的96%左右。
  近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多渠道、全方位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育效果。现作以简要汇报。
       一、预防末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预防末成年人犯罪网络。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协作的德育网络,县教育局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班集体组织作用,开展教育活动。制定印发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了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聘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各乡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预防犯罪工作的责任,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责任制、定期汇报制度。深入基层乡校了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教师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优先充实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经常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训,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
  三是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保障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纳入教育目标管理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把学生德育状况作为评选文明学校、示范性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德育工作研讨制度,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措施,20xx年12月召开了德育研讨会,表彰奖励了一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个人和德育标兵,提出了一些新的德育措施。
       2、重视思想、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一是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升降国旗制度,积极开展学生军训,从日常学习生活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坚持开展“拒吸第一支烟”签名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利用清明节等重大纪念日组织中小学生在县内四个烈士陵园扫墓、献花、宣誓,用积极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加强法制教育。我们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校会、主题班(队)会等渠道,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积极开展学法、用法、守法实践活动,聘请专业人员开展法制专题报告会、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学校”、“法律活动周”创建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三是加强诚信教育。充分利用教育网、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刊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师生诚信事迹,形成广大师生共铸诚信的良好舆论氛围。开展了“创诚信校园”、“做诚信教师”、“当诚信学生”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明理诚信,踏实做人,增强了中小学生的诚信意识。
       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当前部分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的孤独、偏执和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以上的学校都配备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完中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和指导。年内,聘请庆阳财校心理咨询师张秀芳来我县对中小学生及家长巡回讲座及心理辅导40多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积极改善、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20xx年以来,我县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共组织了大型的清理整顿活动20余次,为未成年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每个学期都要协同有关部门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远离网吧,告别电子游戏,做诚实、守信、文明中小学生”签名活动,提高中小学生抵制网吧和电子游戏诱惑的自觉性。
        二、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成因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未成年人犯罪趋于低龄化;二是农村、闲散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流窜作案。三是作案手段野蛮凶残。四是犯罪动机具有盲目性和报复性。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大量入学,校舍紧缺,没有住宿条件是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一个客观原因。我县从20xx年进入初中学龄人口高峰,20xx年的时候全县初中学生仅为20000名左右,到今年秋季,将达到37000名左右,三年时间初中学生总数翻了一番。造成初中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校舍问题日趋严重。经统计,全县应有15125名学生住校,实际仅有1058名学生住校,有14067名学生不得不在就近农家租房子住。学生的大量在外住宿,造成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放学后出现一个真空时段,学校鞭长莫及,只能采取跟踪管理的措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是,由于学生正处于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发育阶段,一时的心血来潮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二是大量学生的集中而监管措施跟不上。学生正处于一个叛逆的阶段,离开了教师的监管,还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念的学生一起相处,即使是一个错误的事情也没有人来制止。可以说校外住宿客观上成为学生犯罪的一个原因。
       2、社会环境的复杂影响是诱发青少年学生犯罪的社会因素。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些新东西正以凶猛的势头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向和负向的影响一齐涌来,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网吧和影视的影响。一些不法商人看准了学生中的“商机”,开网吧,以各种办法吸引学生上网,加上学生学习压力大,很容易就把学生引进了网吧。学生从中发现了se情暴力的刺激,回到家看电视还是se情暴力。二是社会公民对学生的影响。学校不要学生干的事社会上很多人正在干,学校让学生干的事情社会上却没有人去做,这种外在环境的长期影响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负向功效。于是,学生还没有完全成型的价值观,是非观被颠覆了,如果外界稍有影响就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学校教育的功效减弱,造成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发生。
        3、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一个家庭原因。宁县是一个人口大县,每年劳务输出约在10万人以上,而这十万人的子女就成了留守子女。据今年调研统计,全县留守孩子约在57000人左右,还有1800多名孩子属于单亲家庭,他们或者由爷爷奶奶照顾,或者由外公外婆照顾,有的只有一个孤寡老人照顾,有的只有父母亲其中的一个管教。隔代教育的失败早就被证明,这些老年人对孙子辈太溺爱,使他们在娇惯的环境中成长。这样的现状给学校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学习上没有人辅导,只能靠学校,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也客观上造成心理辅导时间的不足。所以,这部分学生呈现出很多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值不高;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较少,使他们学习较差。二是性格缺陷,性格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的较多,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长放纵溺爱,变得自私任性,蛮横霸道,逆反心理强;三是缺乏亲情,由于和父母长期不能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变得缺乏情感;四是心理存在障碍;五是行为出现偏差,部分留守儿童纪律观念差,说谎、打架、迷恋上网、打游戏;六是价值观扭曲。“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在留守儿童中有所抬头。这些问题也是造成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一个基本原因。

[1] [2]  下一页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