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教学总结行业总结农村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

01-01 20:07:59浏览次数:186栏目:行业总结
标签: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范文,调查报告  医疗卫生   农村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紫阳富硒生态经济强县的进程。今春,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农村卫生工作现状敲响了警钟,暴露出农村卫生工作存在的许多漏洞和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应对大规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县政协年初工作安排,县政协学文委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在县卫生局的配合下,分两个调查组,于20xx年10月中下旬,深入到毛坝、绕溪、双桥、蒿坪、双安、金川等乡镇开展了调查。在调查中,查阅了乡镇、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个体医疗点和药店的相关资料,分别召开了乡镇、村组干部群众、卫生医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并走访了18个行政村的160多户农户。所到乡镇、卫生院领导及医务工作人员都给予了积极支持,被调查的农户都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25个乡镇,269个行政村,共有86751户,33.8万人。目前,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69个,其中乡镇卫生院(含中心卫生院)25个,分支网点65个,村卫生室234个,个体医疗点36个,个体药店44个。现有在职从业人员552名,从正规医药卫生院校毕业的人员有379名,其中大专103名,中专276名,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自学医学的173名;专业技术人员466名(含防疫人员50名,妇幼保健人员16名),其中高级职称12名,中级职称103名,初级职称324名。无职称的工勤人员86名。取得执业资格证的有5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资格168人,执业医师资格231人,护士执业证151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3.1人,千人拥有病床1.77张,病床使用率57.33%,年平均门诊3973995人次,住院患者达66878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费用2361.79元,而我县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1.6人,千人拥有病床0.44张,病床使用率30.03%,年平均门诊15933人次,住院患者达303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费用534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方针,实施“健康工程”和卫生扶贫,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多方筹集资金,我县主体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改善,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医疗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调查显示,制约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简陋。全县仍有32%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有8所乡镇卫生院的办公用房还是危房,还没有真正解决“一无三配套”问题,目前急需修建(改造)房屋4500平方米。医疗设备严重短缺,现有的基本医疗设备平均只占国家规定基本要求的45%,既使已有的设备也是六、七十年代配置的,年久老化,功能滞后,部分设备已超过规定使用期限多年。有些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诊断仍然是“老三件”(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医疗设备更新缓慢,村卫生室的设备更是无从谈起。基本的办公设备,每个乡镇卫生院除几套办公桌椅和一部电话外,其它的办公设施几乎没有。缺乏必需的诊断检查设备和必要办公条件,许多检查诊断只能用中医传统的“四诊法”,致使医院不能为人民群众扩大服务范围,不能提高诊疗质量。
2、乡镇、村卫生机构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调查显示,在山大人稀的地方,严重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偏远山区村卫生室覆盖率很低,总体布局不合理。有16%的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既使有村卫生室,也属服务范围过大,平均服务半径在15公里以上,村卫生室服务半径最远的达35公里;有9%的村卫生室、7%的个体诊所和11%的个体药店都设在集镇。集镇医疗单位过于密集,没有真正发挥它们各自的职能作用。以蒿坪集镇为例,除中心卫生院和下设门诊部外,另有个体诊所5家,村卫生室4家,个体药店5家,兽医站2家,计生服务站1家,在一个集镇里拥有医疗单位19家,把有限的卫生资源都集中在集镇。兽医站、计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和药店均有擅自扩大执业范围的行为,它们与主体医疗单位并存,业务量不足,争抢有限的病源,不利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3、卫生技术人才匮乏。一是在职人员学历水平较低,根据国家对卫生人员学历最低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应达到10%以上,大专学历应占30%以上,中专学历应达到60%以上。调查显示,我县没有一个医生第一学历为本科,取得大专学历的仅占18.6%,中专学历占50%,无医学学历,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3%。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不仅不足,而且出现脱节。从被调查的乡镇卫生人员年龄看,30岁以下的人员占21%,30至40岁之间的人员占33%,40岁以上的人员占43%。象双桥中心卫生院在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属于效益较好的医院,主要靠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吸引周边各乡镇的患者,而目前有15%的主要业务骨干医生临近退休。第一梯队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后继乏人。三是缺乏高、尖、专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才。从专业人员技术职称上看,有高级职称的仅占2.5%,与达到或超过10%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初级职称却占了69.5%,工勤人员太多,占总人数的15.6%,超过国家规定10%的要求。从业人员结构比例失调,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与职称不对应,高职称、低水平。四是村级技术力量更差。全县有乡村医生274人,具有中专学历39人,仅占14.2%,无学历的达85.6%,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只有7人,仅占2.5%。有的地方60年代的赤脚医生仍在用极其简陋的医疗设施为村民服务,存在极大的医疗安全隐患。五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到位。由于医疗机构的改革,卫生人员靠自奔自吃,经营较好的医院只能维持现状,差的糊口都成问题。卫生系统既没有人才培养计划,也无经济投入,想出去学习深造的人员,不发工资,无经济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生活,从而造成医疗技术队伍学历和技术水平整体不高。近几年全县外出学习培训的只占2%,进修深造的人只占3%,绝大多数卫生人员仍是原来从学校毕业时的学历水平。极少数医院花血本培养的人才留不住,有些技术骨干也先后都跳槽进入条件好的医院和乡镇计生服务站。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又派不进去,分进去的学生又呆不住。
4、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对六乡镇调查表明,在总人口86944人中,就有贫困户5255户,17472人,其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户有2622户,占贫困农户总数的49.8%;因病致贫、返贫的人数有8725人,占贫困总人数的49.9%,占总人口数的10%。造成因病致贫、返贫的原因:一是交通不便,缺医少药,农民就医路程太远。二是医院设备简陋,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低,一些常见的小病不能完全在当地诊断治愈,无形地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三是治疗费用过高,现在治疗费用比医疗机构改革前要高出65%。通过调查,一些医疗点治疗费用过高,平均每张处方划价高出实际价格2元多,并且有开大处方的行为,为了追求效益,医生是看钱治病,患者拿多少钱就开多少钱的药。四是因外出务工致残致伤,丧失劳动能力和妻离子散造成家庭因治病返贫的分别占16%和6%,平均每年每村约有2——3人因外出务工伤残(亡)造成农户致贫、返贫。五是因经济薄弱、无钱及时就诊治疗,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象。
5、乡镇、村防保网络体系不健全。一是防保人员配备不足。根据国家标准,防保人员不得低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0%。而我县、乡镇两级防保人员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4.1%。村级只有防疫人员,而普遍没有妇幼保健员,防保队伍非但不健全,且网底漏洞很大;二是干部群众认识不足。许多群众甚至是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重防疫、轻妇幼、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使之村级新法接生、妇女病普查普治,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难以得到应有的落实。村级虽配备了防疫人员,但这些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对新的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方法接受较慢,知识需要更新,业务需要轮训;三是报酬落实不到位。乡镇级防保员工资太低,不管大、小乡镇,工作多少年,工作成效如何,每月只能领到固定的300元的工资,而且没有办公经费。村级防保员报酬更难落实,在调查的六乡镇中,只有一个乡镇村级防疫员落实了报酬,仅占16%,妇幼保健工作,一无人员,二无经费,三无报酬,也无业务收入。儿童及孕产妇系统化管理无法实施,防疫工作仅仅停留在每年六次的疫苗冷链运转上。

[1] [2]  下一页

,农村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