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培训频道外语培训 外语学习法语学习留学法国大仲马和《美食大辞典》(2)

大仲马和《美食大辞典》(2)

08-08 11:49:56浏览次数:645栏目:留学法国
标签:法国留学费用与法国留学条件,法语入门学习, 大仲马和《美食大辞典》(2),

  有人把仲马父子的作品做比较后,认为大仲马的所有作品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小仲马的一本《茶花女》时,大仲马幽默地说:“我从我的梦想中汲取题材,我的儿子从现实中汲取题材;我闭着眼睛写作,我的儿子睁着眼睛写作;我绘画,他照相。”

  大仲马 68岁时停止写作,他并非厌倦了创作,而是因为他爱上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女演员阿达?孟肯。风流了一辈子的大仲马,一下子认定了光彩照人的阿达?孟肯就是他此生的归宿,他要在有限的余生里认真地享受一下真正的爱情。不幸的是,阿达?孟肯在一次演戏时从飞驰的马上掉下来摔死了。埋葬了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喝得醉醺醺的大仲马在晴空下打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到儿子小仲马家里,一坐下就大声说:“我的孩子,我是到你这儿来等死的。”

  半月以后,大仲马去世。

  在拿破仑之后,法国的美食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但所幸由于一位文豪的复兴运动而得以再接再励维持下去。此人正是写下了《三剑客》和《基督山伯爵》的大仲马Alexandre DUMAS,其一生中最后的遗作并不是什么小说又或是什么剧本,却是一大本厚厚的《美食大辞典》。在他的晚年,他几乎吃遍了巴黎所有的大小餐馆,成为了法国最早开始写食评的人,每到一处便吃边写笔记心得,各大食铺的大厨几乎都成为了他的好友。当时,法国的各大名厨无一不歌颂大仲马为“知音”。这部《美食大辞典》被普遍评价为“能看,可读,好用”,成为19世纪的饮食界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法国美食得以为继的强心剂。到了普法战争时期,虽然战场上法军连连失利,但汉人有诗曰“国家不幸诗家幸”而对法国人来说则是“国家不幸食家幸”。在普鲁士军围攻巴黎期间,由于包围各大餐馆的来源短缺,又是他们纷纷向巴黎动物园开了刀。烤骆驼,陷赛驴头,猫鼠拼盘,乃至今日享誉世界的蜗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涌现在了巴黎食客的餐单上。仗是打败了,但是法国美食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大丰富,得以进一步冲上了世界美食巅峰。想来这也就是“辩证法”的所谓“两面性”吧?

  如热爱美食的大仲马当然对葡萄酒和香槟非常钟情,他就在《美食大词典》中指出 “葡萄酒是一餐的智慧部分”,香槟是他创作的文思之源。大仲马对香槟区葡萄酒的影响发展也有精辟记述,他认为香槟的美酒在十三世纪以前并未被认知。当波西米亚国王温瑟斯劳斯(Wenceslaus)1397年到兰斯谈判协约时,发现这里的葡萄酒如此美妙,每天都要喝上三到六次。国王沉溺于美酒之中,以至将谈判延续了两年多。大仲马指出,温瑟斯劳斯国王离开香槟后,“香槟的声誉由此开始” .香槟走向世界的过程充满了传奇。当时法国处于欧洲文化的交流中心,欧洲各国皇室贵族来往密切,联姻封爵。伴随这种密切往来的是皇室贵族之间的饮食互动,相互供奉食品美酒是其中一个部分。

www.qidian55.com   狗肉源考:

  大仲马讲完了法国盛产苹果之地及苹果的分类后,转述了博那丁(Bernardin de Saint-Pierre)对诺曼底省苹果树起源的解释:维纳斯女神从阿基利斯的母亲、美丽的海女神忒提斯(Thetis)眼皮底下拿走了奖励美丽的苹果。无缘参加选美的忒提斯决心报复。一天,维纳斯下凡来到高卢人(the Gauls)辖下的海滨,寻找艳丽的珍珠打扮自己。一个海神的侍从从岩石上盗走了她放在那儿的苹果,然后把它交给了海女神。忒提斯立即将苹果的种子种在了附近的乡野以此永远铭记她的复仇与胜利,这就是凯尔特的高卢人(the Celtic Gauls)会有那么多的苹果树并且当地的少女会那么美丽的原因。这样的文化诗意奠定了这部辞书的可读性。

  今天,在大多数西方人的眼里,吃狗肉被视为是十足的野蛮人的行径。大仲马却指出了它的西方起源,称得上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乐得我一个爱吃狗肉的人想像之中五体投地把大仲马立即当成了忏悔胃口邪恶的庄严神父,这辞典也立即变成了我饮食赎罪的庄严教堂。大仲马在“狗肉”一条里指出亚洲人、非洲人、美洲人全吃狗肉。其中他谈到中国人养狗、用蔬菜喂狗的奇怪习惯。他谈到狗肉在当时只是皇室桌上的珍肴,而平民百姓只有眼睁睁瞧的份儿。想想昔日皇室宴、今上百姓桌的狗肉,不免涌起今昔之慨。

  当年大名鼎鼎的库克船长(Captain Cook)生了一种怪病,亏得狗肉汤救了他的命。罗马博物学家普里尼(Pliny)说烧烤的小狗味道好极了,常被人拿来祭神用。大仲马更引述了公元三世纪希腊作家波非罗斯(Porphyrus)对于吃狗肉习俗源起的解释:有一天,献祭用的狗肉有一部分掉在了地上。祭司顺手捡起来想把它放回到祭坛上,不料热腾腾的狗肉烫了他的手。情急中出于本能,他把手指伸进嘴里,却意外地发现指头上的肉汁味美之极。祭神仪式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吃掉了一半狗肉,并把剩下的带回家给老婆尝尝。从此以后,每当祭神完毕,夫妻俩总要好好美餐一顿,大快朵颐。隔墙有耳,狗肉好吃的滋味不胫而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是人都想品味品味,于是乎 烤狗肉很快便风靡了希腊。

  大仲马毕竟是大仲马。普普通通的题材到了他的手里就会变得趣味盎然,就像他的妙手之炊——有一次,家里的厨子不在,他竟能用大米和剩下的几个西红柿满意地打发了十来位客人。乔治"桑在一八六六年二月三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大仲马做了整整一餐饭, 从汤到色拉!八九道极美的菜。”

  他为我准备好的由一个个词条烹制成的美味的精神盛宴。

  流动的美味

  回到辞典,就是淡者如“水”,他也写得津津有味,真真是智者乐水。大仲马谈水先点出自己“已有五六十年只是饮水”,笔锋一转,他说,喝葡萄酒的人从葡萄酒中所体验的乐趣,哪能敌得过他从一杯沁凉的、未被污染的纯净泉水中得到的乐趣。他声称一个品得出水的滋味的人完全配得上美食家的雅称。外省人路经巴黎,总是抱怨塞纳河水有多么糟糕,大仲马强压着怒火为塞纳河辩护:“塞纳河为解两百万不知感恩之人的渴已变得疲惫不堪。”塞纳河清澈、轻盈、味道纯正、饱含氧气的水质是其他任何河水都无法相比的。

  善于讲故事的大仲马更来了兴头,他不失时机地讲述了一个托钵僧与水的故事:僧侣、修士们从来没有真正爱过水,在他们的心目中,水不过是“乏味的液体”(dreary liquid)。

  一个方济会的修士总是殷勤地造访主教的厨房。一天,主教举行盛大晚宴,修士碰巧来到主教辖区。主教向聚集的众人介绍了修士。

  这时候,几位女士高声叫道:“主教大人,为什么不捉弄捉弄修士让我们开开心。把他叫来,我们给他漂亮的一瓶清水,装作是献给他一瓶上好的白葡萄酒。”

  主教经不起磨也就答应了。于是人们当场在一个空瓶里装满了清水,把瓶子贴好标签,叫来了托钵僧。

  “兄弟,”女士们说,“为了主教和我们的健康请喝下这酒吧。

  聪明的托钵僧立即识破了她们的把戏,他不露声色,声音里充满了虔敬道:“主教阁下,我不会就这么喝了它,你还没为这琼浆玉液赐福呢。”

  主教说:“兄弟,这大可不必了。”

  “不,主教大人,以天国所有圣徒的名义,我恳求你赐福。”

  女士们开始交头接耳,最后她们也帮着恳求,主教只好答应了她们。

  修士叫来仆从,微笑地对他说:“香槟,去把它拿回教堂,方济各会的修士还从来没有尝过圣水呢。”

  好一个聪明的托钵僧。

  大仲马谈“茶”也谈得有味

  茶在一六六六年路易十四统治中期传入法国。他谈到七八种茶,说法国人常饮者有三种:一种叶子卷曲;一种叶子深绿近黑;一种叶尖、色白、味奇香。绿茶法国人少饮用,因其能醉人,多饮会影响人的神经。细心的外国游客到了俄罗斯发现了那儿的饮茶怪事——女人饮茶用中国造的瓷杯,而男人却用玻璃杯。为什么呢?据说, Cronstadt是欧洲最早制造茶杯之地,造出的瓷杯质地细腻,透过杯中的液体尚可见到杯底的Cronstadt字样。茶水越浓,杯底字迹也就变得模糊难辨。有些茶店老板为了多赚钱,常常偷工减料,少放茶叶,这样一来倒出的茶水自然颜色偏淡,而杯底的Cronstadt字样一目了然,顾客便会大喊着揭穿店家的欺诈行为:“都看到Cronstadt这个字了!”店家眼瞅露馅也无可争辩,只好再乖乖沏一壶新茶端上。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后来,店家干脆改用透明的玻璃杯,反正清浊效果都一样,良心再坏别人也终难抓到把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大仲马和《美食大辞典》(2)
《大仲马和《美食大辞典》(2)》相关文章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