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细微表情
地处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率先发起了一项他称之为
“细微表情(micro-expressions)”的研究.一时的脸红或抽动,这些瞬间即逝、下经意流露出来的面部
动作表情,只有在电影的定格画面中才能捕捉到,大多数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是无法注意到的.
事实证明,细微表情是可以捕捉到的.其窍门在于你要知道该注意哪些表情.人们往往很据一些错误
的线索就会对他人做出草率的判断,这种判断失误的风险始终存在.比如,有关研究驳斥一种风行一时的观
点,即目光游移不定就是欺骗的迹象.害羞、缺乏自信、以及文化习俗都可以解释人为什么会转移目光.在
美国,目光接触表示关注和兴趣,而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在日本和朝鲜,避免目光接触是一种尊重的表示.
因此,根据一种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说真话,这样做是错误的.必须把每条线索、每种迹象放在一起来
综合判断,才能得到比较可信的印象.
问合适的问题
在谈判中,如果问“这真的是你能提供的最好条件吗?”这样的问题,答案总是“是的”.没有人会回
答说:“这个嘛,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我只是希望你会这么想.”更好的策略是给对方留有托辞的余地
.如果有人对你说:“要么接受,要么拉倒”,那么,你姑且不要把这句话当真,你可以马上提出你的建议
.最后通牒是否真的,要看下通牒的人是否愿意考虑其他的选择方案.最终还是要靠你来提出这些选择方察.
判断对手是否在欺骗,也可以看在谈判桌上没说的事是什么.有些人觉得道义上必须真实地回答直接
向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但又觉得没有必要主动提供信息.探讨所有问题的重任落在你的肩上.当你就分类
广告上发现的二手车进行议价时,你或许会问卖主:“关于这辆车,还有什么需要告诉我的吗?”如果你发
现边辆车有点问题,而卖主没向你提起过这个问题,那么,你就有理由怀疑卖主是否诚实.
全面看待问题
无论你多么了解一个人,你也不可能知晓他所有的想法和感情.考虑到在谈判中人们会运用策略以掩
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你更是难以识得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在谈判时,有必要对你的谈判对手做更进一步的判断.有些新发现会让你觉得愉快,而有些则不然.
无论发生哪种情况,如果你能准确评估你的谈判对手私下在想什么,那会对你更为有利.
威廉·尤里在他的另外一本畅销书Getting Past No中建议参与谈判者“走上楼厅去纵览全局”.这
是说在心理上你要能够同时身处两地:在中心舞台时,热情参与谈判,同时又能够脱出身来充当一个旁观者
,在一旁观看整个谈判的进程.当你的对手在详述他的要求时,你也应该保持同样的态度.不要只关注谈判
者所述内容,而是要注意看是他否显得坚持、有信心,是否在自我防卫,有没有显得恼火,或是兼而有之.
接着,你就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看看你的对手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谈判无法提供很好的反馈,来证明你的表现是优还是劣.当面临谈判的僵局时,你很难知道自己是否
忽略了一些巧妙的解决办法,还是本来就不存在达成交易的可能性.而当你达成协议时,你常常不能够确定
自己所得到的利益是否公平.有关你判断他人是否真诚的能力,更难从议判中得到真正的反馈.
当然,你在谈判的时候,不只是一位被动的听众.积极参与谈判活动会给你自己提供激发他人坦诚相
待的机会.你不可能奇迹般地把一个恶棍变成圣徒,但是,让人们显露出最丑恶的一面,不需费多少功夫就
能做到.如果你看上去闪烁其辞,不愿直言,或者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们也就觉得没必要和你好好合作.同
样,如果你抓住别人的弱点不放,他们就会更加提防你.促使别人真诚以待的关键是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
么做.
,练就火眼金睛 识破谈判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