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点学习辅导网学习辅导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01-01 20:25:25浏览次数:994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  文化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二)汉武帝措施
1.措施:(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儒家垄断教育;(3)兴办太学,各郡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
(一)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
4.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朱理学:
1.二程主张: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物后;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
2.朱熹主张: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③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影响:①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③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主张: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②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2.王阳明主张: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②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①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②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在产生初期不为统治者重视,到明朝开始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是积极的,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感等方面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所规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制思想进步,消极影响是突出的。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代背景 代表 思想主张 意义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的重要力量。思想:宋明理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僵化,科技停滞。 
李贽 (1)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去空谈仁义道德。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 (1)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的反专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 (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是有变化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发了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要点透析】
1.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
(1)相同点:①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②目的: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③性质: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④内容:主张“仁”和德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
(2)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施,使人便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
2.联系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分析一定时期影响思想发展的因素。
(1)发展
a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
b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c西汉时期,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对此全面肯定,并加以全面推行,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影响因素:a借鉴吸收其他思想中合理成分并加以改造;b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c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并得到其支持;d.根植于群众;e.思想家的个人努力。
3.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全面认识
(1)背景:①汉武帝时期,“无为”思想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②土地兼并、边界不宁、王国问题困扰西汉统治,西汉需要一种新的统治思想;③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造。
(2)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特点: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4)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5)影响:①对当时的影响:对维护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具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②对历史的影响:提出的封建伦理纲常,被后人奉为道德规范。把儒家思想神化,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4.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
(1)相同点:同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主张克服“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
(2)不同点: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位的,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反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是主观唯心主义。
5.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6.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7~18世纪的东西方出现了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国以三位进步思想家为主,法国以启蒙思想家为主。
(1)相同点:这两种思想分别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即都是反封建的。
(2)不同点: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而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7.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使用了社会需要。
(2)在经历秦“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代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给资讯打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