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出材料二中国民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态度。(2分)
(4)对比材料一、二,简要评析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表现。(4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治安地区大体包括从包头连接黄河下游.新黄河.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的地区。……为了迅速达到治安的目的,当固定地配备相当的兵力……
除上述以外的占领地区,则作为作战地区。……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日军在当地独立生活的必要物资,及属于物资动员范围之物资,特别是对地下埋藏资源,帝国对华要求数额之全量应如数取得。
在取得上述以外的一般物资时,只要治安情况等现时形势许可,则避免通过压力取得,而尽量尊重中国的习惯和原来的经济组织,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圆满且恰当地取得之。同时应避免过分压迫民需,特别是食品资源,以资收揽民心,且便于我之长期取得。
──摘自1941年1月日本《对华长期作战策略要领》
材料三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元节.明治节.天皇诞辰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向天皇所在地方的东方遥拜,并听“日满不可分”.“日满一心一德”.“民族协和”以及“忠君”.“服从”等反动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
──摘自l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1分)
(2)材料二体现了日本怎样的侵略方针?(1分)它强调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取得一般物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实际情况如何?(1分)
(3)材料三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1分)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2分)
(4)你如何理解上述日本侵华方针政策的内在联系?(1分)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我最高统帅,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概于(民国)30年1月底以前遵照前令撤至冀察鲁北及晋北之一部……。(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战……中央必能以极周密之处置与严正之方式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部各宣传机关,……应根据前述事实与下列方针,以纠正中央之态度;以泛指口吻影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
——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给《上海报》密令
材料二 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兹奉电示,限期北移。德等考虑再三,认为尊行命令与府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尊令北移。
——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
材料三 重庆对于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选择。……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加的后果。
——1940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国民新闻》报社社论
材料四 现在,我们对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皖南事变)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
——1940年1月底,美国驻华代理武官巴雷特谈话摘自《在华使命》
(1)据材料一,指出国民党政府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表现(2分)。纵观材料一、材料三,指出国民党政府与日本 政府有何共识(1分)?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1分)?
(2)从材料二看,中共对“北移”存在顾虑,为什么还要让部队“遵令北移”?(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美国政府否定皖南事变的原因(2分)。这是否表明它放弃了一贯对待共产党的基本立场(2分)?
24.(10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们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年~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支那战争是试图建设日满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政权与中国)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同与美苏结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切斗争。”试概括日本右翼分子的主要观点(1分),结合有关史实加以批驳(9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区别在于发动民众还是仅靠政府和军队抗战。
2.B 相同之处应是对敌人的态度。
3.C 为了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发动侵华战争。
4.D D项不适合前者。
5.C 识记课本相关知识。
6.A 伪满洲国的主要成员不是国民党内的亲日派。
7.D 联系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方针。
8.C 熟悉奴化教育的核心与本质。
9.C 肃清抗日力量,巩固占领区。
10.C ①③项只是具体行动方针,不是改变方针的原因。
11.B 要明确两集团背后的帝国主义后台。
12.B 中国国内阶级关系这里是指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④不合实际。
13.C A、D项中适合西安事变,B项只适合皖南事变。
14.C 联系湖北枣宜地区和陪都重庆的地理位置可知。
15.A 这里的独裁统治应该仅指政治方面。
16.C C项是构想抗战胜利后的政府构成,不是为了巩固统一战线。
17.A 识记课本相关知识。
18.D 熟悉中共七大的决议内容。
19.D 各方力量团结一致,就是为了解决中日民族矛盾这个主要矛盾。
20.A 抗战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及解析:
(1)(从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说明理由)不矛盾。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实现民族独立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
(2)(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的一致性地)不矛盾。宣言指的是新三民主义,在反对帝国主义方面一致。
(3)(思考“接纳”的含义)国民党虽然同意国共合作,但仍然坚持一党专政,把合作说成是政府接纳共产党。
(4)(对比两党代表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真正以民族利益;国民党维护一党专政,把集团私利放在民族利益之上。
22.答案要点及解析:
(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战术变化及对国、共两党策略的变化)速决战改为长期作战;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扶植傀儡政权。
(2)(经济掠夺方针和具体方法)以战养战。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反抗斗争。实际上都是通过军事手段强制加以实行的。
(3)(透过现象看本质)民族同化和文化愚民政策。强迫学生接受封建奴才思想,培养对日本绝对效忠服从的年轻一代,便于进行殖民统治。
(4)(归纳侵略本质,联系日本的帝国主义特征)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手段。日本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成性,手段野蛮而又残酷。
23.答案要点及解析:
(1)(归纳材料要点,联系日本、中共、蒋介石三方力量思考)表现:武力消灭新四军的计划;事先制造舆论。共识:削弱(遏制)中国共产党势力发展。原因:日本帝国主义诱降政策的影响;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壮大;蒋介石集团不放弃反共立场。
(2)(显然是为了抗战大局)顾全抗战大局,作出让步,维护统一战线团结。
(3)(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原因:皖南事变不利于中国继续抗日;损害美国在华利益。反共立场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