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要改革项目资金拨付方式。要加强财政有偿投入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债务管理,按照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落实还款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形成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良性循环机制,防止形成债务风险。三是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严禁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项目审计。凡发现违反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挪作他用等现象的,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外,酌情扣减当地今后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把对龙头企业的积极扶持与严格监管结合起来,加强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工作,防止企业多头申报项目,严防资不抵债、经营业绩不良和不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企业,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四是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激励机制。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和奖优罚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分配的综合因素法。对因项目和资金管理中存在违纪违规问题,造成工作损失或恶劣影响的项目县,要视情节暂停或取消其项目县资格;加强目标考核,实行项目县末位警告、暂停的办法,对项目县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各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绩效考核,将财政资金的投入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向先进地区倾斜。 (三)多渠道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要按照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原则,引导整合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和形式多样的开发方式,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要通过贴息、补助和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等手段,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逐步形成多渠道、多途径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格局。一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配套投入力度。根据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继续实行差别配套政策。苏北地区以省级配套为主,市、县(市)配套为辅;苏中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县及黄茅老区参照苏北地区的配套政策;苏南地区以市、县(市)配套为主,省级配套为辅。市县财政必须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各市根据财力情况确定市县配套比例,但不得转由乡镇财政负担。要逐步推行财政资金倒配制,根据市县财政资金的配套能力确定省以上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二是引导、鼓励、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投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政策。农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直接受益者,要调动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土地治理项目的农村集体、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要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不准搞强迫命令。农民自筹中应以投劳折资为主,以物折资或筹资应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三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拓宽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渠道,做大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规模,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要通过规划指导、政策引导、环境营造,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调动各类主体投资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四是继续实施省级专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针对部分特殊的资源状况,继续实施高沙土、丘陵山区、采煤塌陷地和滩涂开发。财政投入的重点,要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倾斜,把更多的资源用在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公共设施上。依据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必须分开的原则,从今年开始,省政府决定调整省级滩涂开发投资机制,参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由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按项目管理省级滩涂开发专项资金,省财政厅行使资金的监督管理职能。 四、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新时期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把农业综合开发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项目区调查研究,研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谋划发展的新思路,落实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各地要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尤其是各级开发、财政部门更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改进工 www.qidian55.com 作作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战场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联系,真情关爱农民,真心帮助农民,真诚对待农民。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到项目区农民群众中,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项目区群众真正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加强队伍建设。锻炼和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精于管理、敢于开拓的农业综合开发队伍,是完成农业综合开发目标和任务的根本保证。要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充实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坚持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公正审查每一个项目,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适应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需要。 同志们,农业综合开发是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农业综合开发新局面,为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加强管理 深化改革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吴洪彪同志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年5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新一届政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入到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张连珍副书记和黄莉新副省长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下一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必将对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迈向新阶段、再上新台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就如何抓好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创造基础条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我省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善。随着我省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而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发展,耕地减少,水资源日趋紧张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任务更加艰巨,必须摆上农业综合开发的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加大对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近期,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粮食问题事关重大,需万分重视,精心调控。3月底,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促进粮食增产,确保市场供应。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研究提出贯彻意见,4月初召开了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对全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粮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农发办已确定17个省级单位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农业主产区,其中,13个为粮食主产区,我省被确定为粮食主产区。按照财政部[****]93号文件精神,今后,国家将加大对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倾斜力度,新增中央财政资金80%将用于17个农业主产区特别是13个粮食主产区。按照国家农发办的要求,我省将根据各县耕地面积及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产值、商品率等主要指标,参考有关部门的界定办法,确定我省的农业主产县及粮食主产县,实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倾斜,重点投入。今后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将新增资金集中投向农业主产县特别是粮食主产县,非重点区域的县也要围绕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安排建设项目。继续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确保50%以上资金用于苏北。苏北的黄河故道地区涉及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个市14个县(市),是淮北地区的经济贫困带,交通闭塞,农民收入较低,生产条件差,近期,省局将部署开展黄河故道地区发展规划,将这一地区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积极争取省政府纳入专项开发范围。尽早启动进行三期项目,积极争取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为苏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保障。对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实行总量控制,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逐步建立项目县退出机制和项目县轮换滚动开发机制,对苏南地区一些基本没有开发潜力项目县,要及时退出开发范围,对具有开发潜力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国家将其纳入开发范围。 (二)以建成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配套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农业基础设施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田基本建 www.qidian55.com 设,更不能就中低产田改造而改造。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的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和省局制订的优质稻米和特色蔬菜实施计划,每个县确定1-2个主导产业,突出种植业,制订好3年发展规划,按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的需要,确定重点实施区域,要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不得随意调整,今后三年土地治理项目一律在规划的区域内组织实施。一年一小片,三年一大片,积极培育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要严格控制项目个数,每年每个县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只能安排1个项目,财政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至多安排2个项目。每个项目只能有1个项目区,项目区乡镇要集中连片,每个乡镇治理面积不低于5000亩。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永恒的主题,当前不仅要注重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更要注重种植业、养殖业内部的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切实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在具体建设内容的选择上,要按照优势农产品发展的要求,缺什么补什么。项目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项目区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申报检测费用、农机具、苗圃建设等可以适当补助。为保证项目一次建设,长远受益,今后所有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均要规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 (三)集中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当前农业综合开发正由项目建设向产业建设转变,要以发展优势产业为目标,围绕优势农产品发展安排项目,投入资金决不能天女散花,要收拢五指,形成拳头,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积极整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省丘陵山区、高沙土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滩涂开发项目用于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做大规模,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带动一片,致富一片。土地治理项目要重点用于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将70%以上的资金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多种经营项目也要重点扶持经济林果、茶叶、水产、畜禽等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要重点投向公益性基础设施,体现政府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阳光雨露。 二、实施倾斜扶持政策,扶大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抓好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触角伸向国内外市场,面向千家万户,是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扶持一个龙头,将振兴一地产业,致富一方农民。 (一)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相结合。要根据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实际需要,对农民带动能力等情况,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对省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综合开发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最近,根据国家农发办要求,确定了30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批企业是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能够带动农民致富、与当地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成长型、出口型龙头企业,已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范围,将逐步加大扶持力度,****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这些成长型企业发展。土地治理项目也要积极为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生产基地,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帮助其建立生产基地,改善基地条件。允许符合立项条件的企业直接承担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企业自己的核心生产基地。鼓励有技术、有能力的企业直接承担项目区相关产品的品种技术推广。允许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项目主体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优势产业明确、经营管理规范,与会员建立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可以优先扶持。 (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近几年我们扶持的一些农业龙头企业,重形象、守信誉,在农产品市场出现波动情况下,也能与农民兑现订单,没有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与农民真正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为项目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但也有一些企业并没有与农民建立真正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综合开发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项目财政资金的投入及补助,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对这类带动农民的企业,今后还可以探索采取贴息、补贴、投资参股等灵活多样的扶持方式给予扶持。 (三)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做响农产品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农业综合开发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做响自已的品牌。可将无偿投入中的一半以上的资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建立对农业龙头企业考核、激励机制,对项目建设质量好、项目效益高、还款及时的企业实行连续扶持、重点投入的政策,并授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牌子。积极组织产品推介和品牌宣传工作,促进产销衔接,帮助企业做响品牌、做大规模。今年将举,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