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免试推荐入清华大学):
要想学好英语,先要熟读每篇课文。何谓“熟”?我觉得就是看到一道题,就能想起考的是哪篇课文中的语言点、句型等等。做到这点其实不难:首先,相信自己能做到这点;其次,利用早晨、傍晚时间通读课文,必要时,还可背诵些精彩段落,就在这些过程中,我逐渐培养起了一种语感,做题时因为有了类似的依据,就非常顺利。语感并不是神秘的东西,它是思维与脑袋里以前储存的东西中相通之处碰撞产生的灵感火花,所以思考结果一下子出来了,有时自己都没意识到整个过程,所以才会使很多人觉得语感是一种不可求的境界。其实不然,我初中的时候英语就不怎么好,不管怎么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就总是徘徊不前。 初三时,因为参加了英语竞赛培训,硬着头皮读了许多课外阅读材料,记了许多单词,忽然觉得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材料中的许多句型、语法我都在课文中找到了依据,从此看课文、背课文(初中课文短小,背诵是可能的)成了我的一件乐事,英语表达也流畅了许多,这其实也是语感。也许这样说很抽象,但熟读课文以外多阅读些英语材料对培养语感确实是有好处的。我和许多同学的尝试都证明了这点。学英语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天必须接触它。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毋需太多,但应保证每天读一会儿英语,看一两篇文章,睡觉前听一段录音。长此以往,其效果肯定比考前几天猛攻来得好。高考阅读题和作文一向是难点,我是怎么对付的?还是靠积累。从高一就开始做阅读理解题,一个星期保证做一定篇数。做错了,思考一下与题目要求有何偏差,最后可以得到许多规律性的经验,诸如应选较具体的答案,而不应选那些适用范围较大,放到哪儿都能算对的答案,尽量根据文章中提供的线索思考,不要自己发挥,等等。至于书面表达,可买一两本命题式作文书,一星期按命题要求写一两篇,然后与范文作比较,找出范文中用得好的短语、句式。由浅入深,写作能力慢慢就能提高。而且,在以上两个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学到一些语法上的东西,稍加注意便可一举两得了。最后,我想说的就是笔记。如果碰上个好老师,对词的用法总能举出几个例子,一定要记下来,这既训练了听力,又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若老师一带而过,而你又不是很清楚用法的,就应该“turn to the dictionary”了。查字典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历届高考题就有不少是字典上的例句。考试时,笔记再过一遍,就差不多了。
田蕾(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山西省忻州地区高考理科状元):
英语这一科也是一些同学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一些男同学,英语常是几科中最差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女孩子比男孩子在语言的学习上相对而言更有天赋。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姑且不论,但有一点我认为是正确的,女孩子常常比男孩更为细致和耐心,而英语这科的特点便是知识点多,琐琐碎碎的,如同披沙拾金,需要大量的阅读来积累大量词汇和语法。课本和笔记当然是复习的基础,因为高考考查的语法和词汇主要来源于课本,只是有时将某些知识点深入和拓展了。除了对课本和笔记的学习,还应从课外汲取养料。我觉得订阅杂志是必不可少的,杂志上的一些专题分析、英文小品之类是很不错的。还可以尝试一下《新概念英语》、《双向式英语》之类的学习系统,最近朗文出版了新版本的《新概念英语》,据说根据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特点进行了调整和扩充,想来是不错的,只是价格不菲。如果从长远来看,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应该说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了,如果你正上高一而且也有条件,不妨看看《走遍美国》、《走向未来》等英语教学节目,它们生动科学的授课,不仅向你展示了一幅你所陌生的“异国风情画”,而且你对英语的兴趣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总之,对英语的学习需要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对它千万不要放弃,要学会苦中作乐。尝试着从英语的学习中寻找快乐吧!
于洪淼(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学习英语的经验是:集中搞突击可以迅速提高水平。如一次二个星期的专攻英语周期会令你获益匪浅。使用一本既有分门别类的单元,又有综合练习的参考书。在做单元练习之前先做一部分习题,再有针对性地对它复习,然后再做余下的习题。别忘了把一些心得记到笔记本上,要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每天可做一两篇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这两个重头戏可会影响一次考试成绩呢。
韩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外语到了考前要记的东西很多,为了防止泛而不精,我们必须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讲求效率。什么算基础呢?单词的形、音、义,课文中出现的词组,这些都是基础。在掌握了大量单词、短语的基础上,对老师所提的某些重点单词、词组的用法还应详细地重点掌握。讲求效率就得讲究方法。外语考试的试题虽常有变动,但大的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而每一种题型常常有其特殊的解法,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对提高我们的做题速度和质量大有裨益。
朱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英语是文理科普遍重视的一门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光从迎接高考的角度来说,我想送给大家另外一句话:广泛阅读,大量摄入,循序渐进。多读,多听,多说,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会有质的飞跃。坚持每天半个小时的朗读,会增强语感,对做题很有帮助。
陈若英(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贵州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学习英语,花时间背诵、默写文章远比记单词、记语法规则有效。直接地掌握语言、培养语感,便将规则变为了一种思维习惯,不仅能提高语法题的答题速度,还能更快更明显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做完形填空、改错题的综合能力。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已掌握了西方人的一些思维方式,能更准确的理解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意图,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答题错误。当然,还能训练自己的听说能力。当你能够流利地说英语时,自信心也就自然建立起来了。而这一切都依赖于阅读量、练习量的积累。保持语感和思维习惯的连续性,日积月累,便会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们在做题时形成条件反射,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准确的答案,而这又会为今后的外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秦珏(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贵州省高考文科第四名):
英语、数学这两科与语文、政治、历史三科有所不同。它们的学习为一循序渐进过程,首先是基础,即英语的单词、词组、句法,和数学的公式、定理的掌握,而后便是大量的练习。这两科的复习必须靠每日不断的习题,方可“熟能生巧”,切不要想找到什么捷径。
王蔷(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第五名):
如果说,历史的学习,是在史实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英语则是在建构知识体系后的具体运用。英语中充满了“特殊”与“例外”。“oo”组合在爆破音t、d、k、g前明明发短音,可偏有food、boot等来捣乱,所以要学好英语,首先,要打好基础,扩大词汇,掌握语法。这一部分也许有些枯燥,我开始学的时候,硬着头皮看,一会儿就头疼。后来看了一篇培养学习兴趣的文章,大受启发。以后我总是在心情好的时候再学,并在学之前努力想像它们的乐趣,好像唐诗、宋词一样美妙,这样就可以消除焦躁与厌恶心理,从而逐步领略英语的意境。记忆词汇、语法,仅靠书上的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在阅读中熟悉词汇,巩固语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加强听说训练,培养语感。英语是一门语言,文字产生于语言之后,正如我们学汉语先说话后识字一样,次序是不能颠倒的。虽然在中学阶段对听、说要求不是很高,条件不是很好,不利于培养语感,但多读可弥补这一缺陷。读兼采听、说之长,又锻炼了语法与词汇,变有形为有声,可谓一举三得。每天坚持读半个小时英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考试的选择题常常会遇到生词,直觉就会告诉我答案,这就是多读的功劳。第三,提高综合能力。词汇、语法、语感都只是英语的一个方面,关键在于理解与运用。在最令我感到头痛的完形填空与阅读中,满目生词,读一遍常常如坠云雾,不知所云。开始我一见生词就立即查字典,可这样降慢了阅读速度,也破坏了文章的连贯性,正确率也不高。认识到这方面的不科学性,我及时变换方法,采用综合推理法。下次再有生词拦路,先看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词性和对全文意义表达的影响,再结合上下文,如连接词“and”、“but”;一些表达感情与观点的词“happy”、“sad”、“object”、“agree”等来猜测它的意义。久而久之,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写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在刚开始练习写英语作文时,总觉得自己词汇贫乏,翻来覆去仍是小学生水平的“do”、“make”、“study”。我就注重平时同义词的积累,如形容努力去做,有try、take、effort、strain;形容好的,有good,wonderful,distinguished,excellent,immaculate等。在写作时,坚持用不同的词表达,词汇丰富了,语言也就流畅了。总之,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科,关键在于不断的积累、理解、巩固,直到灵活运用,才算完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也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算真正地掌握了英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