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眺者,南齐人氏,发山水格律诗之端,扫清谈玄论之风,文风清丽自然,才名乃南朝一时之选,甚至当时的梁帝尝言:“一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所以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之句,而宣城也被后人称为“小谢城”。
太白题谢眺北楼诗,字字斑斓绮丽,无丝毫烟尘之气,端的是所爱之仙品。少年人每读书至此,常掩卷长思,想五色秋里,清风溪上,狷狂谪仙亦歌亦行,如得逢此景,虽不见古人,足矣。而因酷爱谢眺其人,李白曾一度在谢氏山水中笑傲烟霞,吟咏忘返,甚至死后也葬在离宣城不远的当涂青山。
如此凉夜,道出名区,有清风送爽,佳句涤胸,秀树深篁影影绰绰,丘埠宁静幽远,古人之意尽矣,不复作停车暂住想,免得看到今人附会风雅的仿古景观败了兴,遂继续前行。
其后在一条荒僻小路边停车方便,正舒畅着,猛地黑暗草丛中立起条人影,还披着黑袍戴着斗笠,一声不吭地看着我们。电筒光打过去,似是一女人,长发披肩,眼光呆滞。当时车里彼此正在讲鬼故事恐骇对方,见此情景,先是大惊,后又狂笑,跑回车里,一同声地说那定是个疯女人,不知那女人对我们是否也如是想。
再行,已是山中,不见了村落,路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头。起雾了,一辆孤车,车灯挣扎着试图划开无边黑暗,但没照多远就被夜雾吞噬。雾却变得更浓,白晃晃的车前涌动,一阵风吹过,扯开一些,迅速被更浓的一团补上,无法辨认道路,只是凭着雾中偶而现出的一点树影,猜测道路的方向。又走了几十里,山变得逾发荒凉,心中大骂要我们走这条路的朋友,打电话回去求援,朋友的手机却关着。
正无奈间,突然见前方有人在走夜路,大喜,停车借问,果然走错了方向,朋友指给我们的路地图上看是最短的,但还没修好,一道大山横在了当中。夜行的汉子说有部分路和我们相同,就让他上来捎他一程。
那汉子一身汗味,显是赶路太急的缘故。他在附件的水库工地上打工,因家有急事,忙着回去,已走了三十里。一个多小时后,汉子说到了,在一处岔路口下了车,说还有几十里山路要走,幸亏碰上了我们,能按时回去。又指了处方向,让我们从另一条路出山。
按汉子所指走没多一会儿,就见着条大路,看路牌,原来回到黟县去黄山的路上,徒呼奈何浪费这许多时间。已是凌晨4点左右,有早起的农人在路当中骑自行车,载着田里的收获进城,雾中看不清他们,几次急刹急拐后一身冷汗。知道已耗尽精力,就换过朋友来驾驶,自己躺在旁边位置上,但不敢睡觉,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心里却想着自己的心思:不知从何时起爱上了走夜路,难道黑夜能给我更多的遮盖和安宁吗?又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难处,那汉子半夜里赶路,是为了早点回到家里那温暖的床上,我这样急行,又是赶向哪张床呢?
眼皮渐重时,天色已透亮,车又开始爬山。路边有长长的茅草,一条小溪沿山势蜿蜒下来,水边建着高高低低的民房,再远些是重重的黑色山脊,猜那就是黄山了。
行走在田间的青石板路上,周围都是绿悠悠的庄稼,生得密时,竟拦住了去路,只好分浪而行。
听朋友说,这是古时的官道,古代的士子和行商们就是从这里走出徽州,走向京洛淮扬,走出一个个金榜题名、车载钵满的。因为头天晚上赶路,到得迟,睡觉时已是凌晨5点,所以太阳上了三杆才起来,匆匆吃了些茄子糕和面条,就被朋友拉上这条古道。按她的说法,到婺源有“三必须”:红鱼是必须吃的,官道是必须走的,彩虹桥是必须睡的。
曾几何时,我的记忆力变得如此糟糕,以至无法记清一件事的地点和时间。我记得在婺源住了三个晚上,虽然扳着指头数一个周末也只有两个晚上。我认为自己肯定游了两次泳,一次是在水库里泡了整个下午,一次是在傍晚的彩虹桥下;但按时间来排,似乎下午游泳后傍晚又下了水,虽然这不符合逻辑。为了符合逻辑,我就得在回忆时忘掉所有的时间顺序,认定自己在婺源住了三个晚上,游了两次泳,吃了一个西瓜、几条红鱼外加一块麂子肉。还有一点,那就是肯定没在彩虹桥上睡觉,因为到婺源的那天夜里,在狗的欢呼声中,我和朋友摸黑去找彩虹桥,彩虹桥却隔着水逗我们的眼,最后我们只能在一家散发着猪圈味的小旅馆里迎接黎明。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有条廊桥坐落在婺源某个小镇外,桥身老旧沧桑,满是岁月那顽皮的孩子刻满的痕迹;桥上少有人迹,一条小河从桥底穿过,水流慢得几乎凝止,上面浮着些落叶,目光穿过落叶,能看见河床上斑驳的光影;风吹过时,我把双手张开,如鸟的样子,腋下一片清凉,而桥头树枝上却有蝉在鸹嘈。此前某个时刻,天气晴朗,烈日当空,我和一女子穿过庄稼地,沿某条古时遗留的官道来到这条廊桥上休息;此后,我们又离开这里,大步如飞,汗如雨下中,向原野尽头的一处山岗进发。
大夏天正午赶路,热甚,幸亏田梗边沟渠里有溪水,透明如光,沁凉如冰。农家们为了路人方便,隔些距离就有石板拦出的浅井,掬一捧当头淋下,让我们不至于开锅。快到小山岗下时,远远地看见半山飘着片绿云,朋友说目的地马上到了。
顺石板路上坡,转个弯,就看见村子,村口立着刚才那棵树。极大极老的古樟,主干数人不能合抱,枝叶覆盖了好几亩地,人往树下一站,简直难见曦日;粗大的树根破土而出,高低盘旋,如龙;一头老牛闲卧着,背抵在树根上蹭痒,两眼却汪汪地盯着我们。虽然日头被挡住,但依然热,于是挨家挨户去找水。
村里很静,大多数人家都闭着户,不知人是否下地干活去了。看见一扇半掩的门,走进去,堂屋上坐着位老婆婆,问她,并听不懂我们说话,再问,里间踱出一个中年男人,领我们到后院。后院用水泥砌了一个大池子,溪水从后山流下来,引入池中,又从另一头流走,我们还没洗,往水边一站,已感到森森凉意。池中有几尾著名的婺源红鱼,在一米来深的池子里摇头摆尾,让人食指大动,几乎等不及晚饭。
回到堂屋里,无意立马走,主人也端出瓜子和长凳,留客小坐。身上汗意退尽,老宅的阴凉一点点浸过来,一只老母鸡轻手蹑脚地挨近,不时停住步子,小眼机警地看着说话中的几人,头则伸向一个晾着谷物的簸箕;已经触得着时,磕着瓜子的小主人手却扇了过来,母鸡翘着屁股,“咯”一声跳开去,然后恬着脸,作下一轮尝试,如是往复数次,终于知道此法不通,遂作罢。夏日午后的小村,安静是几声鸡叫,和闲树上的一句禅鸣。
休息好了,水也灌足,还得走。向主人道声谢,出门回行,选的是另一条路。太阳热力减了许多,一路上还有小溪跟着,所以并不辛苦。快到小镇时,已是黄昏,正诧异时间过的如许快时,抬望眼,一道阳光从西头射来,鳞次栉比的白墙都被染成微红,冠着高高低低的黑瓦,慵慵地掩在一片老绿里。心里不由赞一声:果不虚此行。
,徽州自驾游攻略